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代工模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后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有效战略和重要途径,但可能因锁定效应而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本文首先从投入、需求与功能三个维度将代工产业的锁定效应分解为要素锁定效应、市场锁定效应和价值链锁定效应,进而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代工模式下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锁定效应。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表现出要素锁定效应和市场锁定效应,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兼具上述三种锁定效应;外资代工促成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因素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具有"双刃剑"作用,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具有显著的锁定效应;工资水平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与工资水平、规模经济和创新强度显著相关,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则受到创新强度和外部制度因素的显著影响。本文结论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产业升级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入交易成本、制造成本、竞争强度、技术创新等四个潜在中介变量,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三种类型,分别研究集聚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与路径,发现集聚虽然总体上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交易成本、制造成本、竞争强度三个变量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具有显著的正中介效应,而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则产生了显著的负中介效应;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只有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虽然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均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但不论在哪种类型的集聚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产业集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总出口分解方法,利用增加值数据对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模型进行了修正。测度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幅度,且分行业制造业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对制造业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制造业能否通过OFDI有效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行业GVC分工地位的基础上,运用1995年~2010年14个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OFDI对我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表现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此同时,OFDI的价值链地位提升效应还要受到行业资本强度、所有制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亚洲开发银行(ADB-MRIO)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考察了2007—2021年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渠道实现。基于异质性分析,数字经济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促进效应更明显。基于此,提出强化“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鼓励数字技术创新、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为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放条件下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企业规模、外贸出口对其价值链攀升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测度行业价值链攀升状况,进而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制造业行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企业规模、外贸出口对其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规模的壮大有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与地区专业化、企业规模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地区专业化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看,外贸出口并不能实现制造业攀升价值链的目标。此外,制造业各行业对总体截距的偏离还具有劳动、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倒置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TiVA数据库和中国制造行业匹配数据,从行业出口异质和技术异质视角出发,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变化,检验了GVC分工地位对不同行业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高对行业整体TFP具有促进作用;在出口型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该作用更强且更显著;但在非出口型行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GVC地位提升对TFP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具有出口导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是促进中国制造业TFP提高的主导力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GVC国际分工地位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尤其在制造业层面,自由与多样化分工的产业制造与要素资源的流动特性,正逐步取代传统贸易体系。在推行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实现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理论,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我国制造业生产长度,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持续增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长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从制造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流向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升,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则相对较弱。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提出创新制造业技术,引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子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基于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个制造业及按不同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产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只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建荣  陈圻 《商业时代》2007,(30):87-88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制造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结构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大大落后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推进作用比较明显,而重化工业加快发展条件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并没有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从而制约了结构高度的提升。加快自主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主动权以推动结构高度提升将成为今后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