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商业银行》2005,(2):13-13
1.世界经济走势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05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后,股市常会大幅上涨,因为中国政府会改变政策以刺激增长。但这次的情况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预测全年经济走势,找出宏观调控着力点,对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考虑,200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十年经济周期的重要一年,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宏观调控效果。经济增长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一是“快”,横向比,比几个大的经济体和全球经济都要快,纵向比,达到接近25年年均增长9.4%的水平;二是“平稳”,年均与上年差不多;三是“好”,表现在产业发展相对协调,农民的纯收入增长,财政赤字率下降,就业与物价的关系均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经济金融走势分析(一)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回顾 1.经济基本在“合理区间”内运行。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2007年台湾地区经济金融形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我国台湾地区经济温和扩张,经济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但经济生活却有若干明显的变化:关于经济状况的认知呈明显分歧化,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转为“内外皆温”,物价上涨趋势明显增强,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展望2008年台湾的经济发展,其面,临的内外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但因岛内政局发生了新的变化,重振经济的机会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研究工作者,不仅要研究数字,更要研究体制、机制.本文侧重从体制机制角度,看世界经济走势,看中国经济走势,看中国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一轮改革元年,2014年对于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在处于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控风险的2014年,宏观经济走势将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10.
邹东涛 《中国金融》2005,(20):67-67
2004年后,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都与国内经济体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有关。比如说,关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问题,中国是世界市场上石油、大豆和铁矿石等主要原料的进口和消费大国,但在这些商品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目前中国还都没有或者较少有发言权。这一方面告诉我们,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的确已经实现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但另一方面也表明,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条件看,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通过近年来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可持续性也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稳步快速回暖,最终以“V”形数量反弹呈上了一份总体令人满意的答卷。但随着国内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诵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4年11月5日结束。这次会议的基本精神就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明年的经济工作,在巩固2004年宏观调控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国内经济改革力度.以化解中国经济工作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从而利用当前国内外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对金融改革的论述不多,但从中也透露出了2005年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刘纤之 《新金融》2005,(1):28-28,31-33
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是全球经济自1973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世界经济学会与本刊联合举办了"2005年世界经济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区域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等问题,以及美、日、欧和东亚经济形势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税》2005,(1):28-29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曾谈到,2005年全国税收工作的重点有四个方面,其中一条是要积极研究有关税制改革方案——“与有关部门配合,深入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实施的方案,研究适当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和税率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本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存在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哈耶克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价格机制与信息传递原因,社会主义必定失败;以兰格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可通过“试错法”建立市社会主义制度。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两种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