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全国县乡两级可用财力占全国地方可用财力的44.1%,承担着占全国地方56%的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和绝大部分政府机构的运转支出。这表明,改革现行县乡财政体制、构建合理的城乡公共财政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拟结合福建省的实际,谈些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我国财政收入驶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有的县乡财政己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主要问题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赤字面广额大。近几年来,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虽然也有较大的发展,但财政总量不大、余地较小,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3.
县乡财政是确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财力支撑。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加大对乡镇财政扶持力度,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乡镇财政运行状况渐趋好转,财政管理逐步规范,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县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体制不够完善、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等原因,乡镇财政仍然十分困难。已成为乡村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基层政权稳定。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如何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县财政管理体制。集中财力支持乡村上项目抓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长期存在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多,县乡财政收入不足以发放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依靠上级财政补助过日子的问题。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相适应。为此,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武京建 《财会学习》2018,(4):122-123
随着财政供养人员的逐年增长和增资政策的不断出台,县乡人员经费支出猛增,县乡财政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越来越大,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河北省馆陶县积极推行改革创新,在如何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摘精萃     
我国财政将有被拖垮的危险 “吃皇粮”队伍膨胀已达极限 当前,财政供养人员队伍庞大,增长迅猛,管理失控,我国财政不堪承受。据统计,改革初期,全国总人口中,大约50个人养一个“吃皇粮”的人,而现在约30人便养着一个“吃皇粮”的人。 资料表明,截至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大大高于同期我国总人口27.1%的增幅。财政供养人员的膨胀,导致财政支出的大部分被“人头费”吃掉。按平均每年1万元一个人经费标准计算,现有的财政供养人口一年就需要财政供给经费3600多亿元,吃掉的几乎是国家总财力规模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县乡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财政供养人口偏多。以于都县为例,截止1999年底,县财政供养人员已达1.5万人,与全县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54。财政供养人口急剧膨胀导致财政不堪重负。虽然全县财政收入以年千万元的幅度增长,但随着财政供养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上国家工资制度的改革,新增财力的80%都用于工资性支出,财政增收的钱大部分被“吃”掉了。二是单位开支水平相差悬殊,部门之间苦乐不均,规费收入、罚没收入与预算安排脱节,综合预算管理成效不大。三是财政资金效益低下,资源配置浪费严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车辆经费支出过大,而正常公务经费却不能保证,影响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辖61个县(市)、44个区、1646个乡(镇),人口470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3.3%。截至2004年底。全省县乡政府负债约400亿元。相当于县乡地方财政一年收入的4.3倍(个别县乡达十多倍)。其中县级债务占54%、乡镇债务占31%、村级债务占15%。历年的债务积累。加上数额庞大的粮食亏损挂账和专项配套等等,平均每个乡镇负债828万元,个别乡镇达到4000多万元;平均每个县债债3.8亿元。  相似文献   

9.
赫敏 《财政监督》2008,(1):76-77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力不足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可支配财力有限,公用经费困难,欠发工资现象严重,债务负担沉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县乡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在4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针对县乡财政解困问题.各地有一些试行做法。但就目前的试行情况来看,效果各异.利弊兼有。为了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本文就县乡财政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财政是庶政之母”。县级处于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枢纽和基础性平台。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前,农业税收是我国大多数县级财政的主要税收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县乡财政出现了一定财政困难。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中央和地方普遍开展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离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增强县乡财力,实现“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促发展”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还需要不断深化。本文主要对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县乡财政是县乡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县乡财政收人持续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时。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不对称等原因,部分县乡财政较为困难。集中表现为欠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等。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一是吃饭,二要建设”,是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近年来财政供养人员迅猛增长,财政收入远远满足不了急剧膨胀的人员经费需要,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面临着“吃饭”难保、建设没钱的严峻挑战。2002年,湖南省娄底市采取“用预算管编制,用经费管人头”办法,净化财政支出内容,从严控制人员编制,  相似文献   

13.
更新理财观念努力振兴财政朱松乔,陈兴春目前,我国财政面临很多困难。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79年的28.4%,下降到1987年的18.4%,进而降到1995年10.7%;国家财力分散,部分县乡的"吃饭财政...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各级财政实行了“分灶吃饭”。县乡财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乡财政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收支矛盾十分严峻,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据《中国财政年鉴》反映:“1993年,全国县乡两级收支赤字42.41亿元。1994年,实施分税制的第一年,便扩大到726.28亿元。1995年扩大为827.7亿元。1997年全国有60%的县和70%的乡镇不能按时给行政事业人员发工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规范县乡财政体制的两种模式。即对于财政收入规模较大、自有财力相对宽裕的乡镇实行“相对规范的分税制”体制模式。对多数非农产业聚集度低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模式。目前85个县(市)开展了“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两种体制模式的试点工作。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不但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而且使乡镇公用经费标准和支出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还增强了乡镇公共服务能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但改革试点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巴中市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税收政策、乡(镇)财政收入和县乡财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县乡财政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努力实现“三个确保”。 (一)县乡财政体制调整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财权和事权相对应的原则;二是坚持以县(区)为主体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原则;三是坚持减轻乡镇负担,确保基层运转的原则;四是坚持调动县乡两个积极性,促进发展、实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县乡财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乡财政,问题和矛盾日趋显露。其主要表现是:财政增收的难度加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财政保工资发放的压力越来越大,拖欠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财政可调控财力较小,对经济建设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财政包袱和负债逐年增加,已远远超出财政的承受能力,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严  相似文献   

18.
各县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四乡六业”(“四乡”指咸宁县是全国闻名的茶叶之乡、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苎麻之乡;“六业”指蔬菜、水果、猕猴桃、生猪、雷竹、苗木花卉6个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2002年年底,咸宁市“四乡六业”基地面积已发展到284万亩.占全市农业基地面积的43.6%,“四乡六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5%,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63.1%。  相似文献   

19.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来看,减免农业税对中央财政收入基本没有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2002年这一比例只有15%,全国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合计只有42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不足5%,占中央财政收入约4%。农业税收入的主体在县乡一级。农业税本身不同于国税、地税,主要是县乡两级的税收,无论是取消农业特产税还是取消农业税,对县乡财政的影响肯定存在,而目前的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县和乡来提供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县乡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但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省以下财政体制不完善等原因,部分县乡财政较为困难,成为财政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