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铁路强化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高速铁路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关系。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和高速铁路网络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赋权,最后,以河北省为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北省高速铁路和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早期由于高速铁路滞后于区域发展,导致二者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当二者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时,耦合度逐渐提高,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河北省高速铁路和区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日趋优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沪昆高速铁路对江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影响,在分析沪昆高速铁路对江西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选取区域运输能力、区域可达性、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就业5项指标,结合灰色预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2014年、2015年"无"沪昆高速铁路情况下江西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值,并与当年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沪昆高速铁路增强了江西省的运输能力,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江西省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从发展高速铁路经济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增强旅游优势3方面提出发展江西高速铁路经济对策,以最大限度地释放高速铁路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优化兰新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结构,以及为协调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时间距离视角构建旅游经济联系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采用核心-边缘模型、凝聚子群等评价指标探讨兰新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兰新高速铁路将促使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由单纯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转变为依靠自身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旅游合作空间发展模式由单纯依靠沿线中部城市转变为东西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双核走廊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对于旅游业最直接的效率体现在创造"时空"效应,由此逐渐形成对旅游发展的旅游者效应和旅游经济效应。旅游流的流向、流量是旅游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的主要体现,旅游收入的高低是旅游经济发展成效高低的重要结果。通过分析我国22个省市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偏移变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以判断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流的导向性和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带动性;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研究高速铁路背景下铁路交通要素投入与旅游产出的效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铁路要素对国内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有导向作用,高速铁路对国内旅游收入提高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实际投入和旅游产出匹配度有待提高,尤其对人均旅游收入的影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概述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及与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联线运营情况,在分析湖南省旅游经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武广高速铁路对湖南省沿线旅游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湖南省旅游经济未来发展策略的建议:重点发展武广高速铁路沿线特色旅游、发展与高速铁路相结合的旅游产业经济、完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旅游综合布局、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开发适合湖南省内旅游特点的高速铁路运行图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旅客运输服务品质的提升,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较为薄弱、协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突破、协同管理机构有待健全等问题,从规划建设协同、运营管理信息协同、管理机构协同等方面提出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对策,为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与空间格局转变。为探索高速铁路网络协同发展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运用盒子维数和长度-半径维数描述高速铁路网络的覆盖均匀度与复杂程度,将豪斯多夫维数与齐夫定律相结合分析城市群规模序列结构,通过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相关性和集聚性。以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较为完善的5个城市群为例,比较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前后其空间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网络覆盖均匀度不高,部分地区通达性良好,高速铁路建成后,辽中南等城市群的可达性明显得到改善,城市之间联络更加紧密,高速铁路的经济效应促进了城市群协同发展;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呈现出集聚分布的趋势,因此应加强以高速铁路为基础、城际铁路为辅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选取了能够表征两者发展的时间序列变量,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协同度量化模型,对近18年来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同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全面地评价铁路集装箱运输和社会经济耦合因素协同发展水平和状态,表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两者密切相关,二者在互动中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的供需关系出发,构建区域经济和物流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区市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两系统相关性较强,但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由西向东呈现出"高-低-高"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良好区域和较弱区域重点建设、协同发展,完善设施、梯度开发的整体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影响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高速铁路通过缩短时空距离、降低时间成本、增强目的地可进入性等方式改变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区域旅游的发展。基于"核心-边缘"和"点-轴"理论,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海南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从海南旅游市场、海南旅游空间格局、海南高速铁路旅游发展制约等方面分析环岛高速铁路对海南旅游发展的影响,提出打造差异化高速铁路旅游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与资源整合等发展路径,以促进海南旅游发展、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的开通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引发同城效应,进而改变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格局。运用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旅游规划学等相关理论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影响,从旅游业空间流动视角审视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河南省应在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行社、住宿业、旅游餐饮等方面加强规划管理,提升旅游产业以适应高速铁路游客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协调性问题,站点与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状态需要重点评估。以杭州地铁1号线一二期34个站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节点-场所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站点地区发展状态,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站点地区的节点与场所耦合协调度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号线站点的节点和场所价值目前都处于“从属”和“平衡”状态,但部分站点地区出现失衡倾向;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以主城区、副城为中心圈层结构并呈现梯度递减特征,位于主副城边缘地区站点还有待提升。研究可以为后续站点地区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对2006—2016年山东省17个地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其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但市域梯度差异明显;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应加快制定差异化的物流发展策略,积极开展区域间物流业和经济发展协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研究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频次分析法选取评价指标并经过聚类分析与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进行筛选,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为例,选用云模型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沿线旅游型中等城市的促进效果显著,其次是服务型大城市,工业型小城市受到的影响两极分化严重。  相似文献   

15.
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有序、良性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研究铁路网与区域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例,构建铁路-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铁路-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7年间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市外,其他地州(市)基本上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的状态,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作用不强,铁路网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发生空间位移的重要媒介,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随着高速铁路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沪宁高速铁路为例,分析其开通后对南京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实现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立一体化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打造南京高速铁路旅游品牌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南京旅游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评估区域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水平,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出发,构建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预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测算新疆2005—2014年区域物流和金融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对2015—2019年物流指数与金融指数进行预测,并采用距离协调度模型评估其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新疆物流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以来,新疆物流与金融发展耦合协调状态虽然不断得到优化,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预测结果表明,新疆未来物流与金融系统的协同发展将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促进新疆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的开通降低了游客出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影响旅游活动空间集聚规律,形成同城化、网络化等现象。以黔桂云三省39个市州为案例地,采用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动态,构建回归模型考察高速铁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明确高速铁路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开通后区域内旅游发展水平普遍提高,并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态势:贵州以贵阳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云南以旅游发达地区散状分布,而广西呈现出桂林、南宁两核遥望之态;高速铁路通过改善区域旅游可达性实现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且旅游可达性在民族地区的促进作用中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速铁路对城市旅游供需潜力的影响,利用旅游市场供需潜力模型对东北地区3省旅游供需潜力的时空格局和市场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开通明显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市场供需潜力,而且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供需潜力优势较大,其他城市供需潜力"类真空"现象显著;高速铁路的开通加大了城市间供需潜力的差距,哈大、长珲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供需潜力的影响高于沈丹高速铁路,哈尔滨—四平、长春—珲春组成的"T"型廊道空间供需变化最为显著;高速铁路开通后,东北地区形成了旅游发展核心区、潜力区、边缘区相互交织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明显提升了城市旅游可达性,对促进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广泛应用,对高速铁路员工的素质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在阐述铁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专业人才规模与素质有待加强、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教材与课程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铁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即通过加大技术工人培训投入力度、加强高速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考核、完善制度激励机制,建立高速铁路专业人才培训方法;通过实行"双元制"模式、SPOC与MOOC相结合模式,建立高速铁路人才培养远程教育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高速铁路远程教育课程及教材体系,为适应高速铁路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