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高速铁路运营相关因素及国外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对策,分别从人员、设备、环境、规章制度4个方面分析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人员保障、设备保障、环境保障、规章制度保障的角度,提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从而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铁路局")在高速铁路运营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创建"互联网+"高速铁路服务方式、加强运输组织的日常管理、强化高速铁路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特色。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的实践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管理规范、运力资源配置优化、运营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从人员规范、领导行为、组织管理、设备、环境、安全文化和反馈体系等方面,分析高速铁路的安全特征与人因安全的内涵,提出高速铁路人因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方法,进而分析高速铁路人因安全保障体系的结构与内容,以及人因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流程与关键环节,将人的可靠性分析应用到高速铁路安全体系中,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委托运营管理现状,分析我国既有合资铁路的3种运营管理模式——自管自营模式、部分委托模式和委托运输模式。在阐述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选择应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从铁路项目技术参数、客流结构、平行线路竞合关系、运输价格、区域内其他高速铁路发展关系等方面,探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控制的基本流程,包括危害事件识别、风险分析及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及管理。结合我国铁路相关标准规范及应用的可操作性,提出高速铁路风险矩阵示例。通过分析安全风险的数据来源,提出可以采用领结模型作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模型,其中风险控制措施应该按照消除、预防、降低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危害事件后果的顺序或优先级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铁路票务服务需求多样化和客流波动特点,动态优化高速铁路客运站不同票务服务功能的设备配置,以最低的运营成本给旅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在阐述高速铁路客运站票务设备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从客流波动特点、票务服务需求比例、旅客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分析高速铁路客运站票务设备功能开放配置影响因素,针对票务服务排队系统提出票务设备功能开放配置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高速铁路客运站票务功能设备配置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提升高速铁路运营品质和效益,打造安全优质品牌,铁路开展高速铁路营业线达标验收工作。结合海南环岛高速铁路东段恢复250 km/h运营速度的达标验收过程和经验,探讨高速铁路达标验收管理流程,安全管理制度、项目控制制度、问题整改制度等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整治计划管理、动态检测计划管理等计划管理,对达标验收实施过程中的静态验收关键技术、动态测试关键技术、达标验收关键技术条件进行分析,为其他高速铁路营业线达标验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速铁路安全运营,从人的因素对高速铁路行车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入手,选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业务培训质量、管理政策的约束5个指标,构建高速铁路行车人因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铁路行车人因可靠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得出每个指标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提升高速铁路行车人因可靠性的对策,为铁路行车岗位的人才招聘、工作人员的考核及职工教育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高速铁路系统安全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全文化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厘清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与途径,在深入剖析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划分依据与特点,探讨高速铁路安全文化体系与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关系,对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要点进行探究,并从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基础理论、高速铁路安全文化专业理论、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应用理论3个层面对高速铁路安全文化理论体系进行分析,为高速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和水平测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高速铁路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阐述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特点,探析典型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场景,提出优化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的对策,即:及时准确传递故障现场信息、科学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构建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优化高速铁路应急规章规程、加强高速铁路运营与外部联动,为提高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水平、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树立铁路部门良好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法制化水平,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在阐述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法律体系和高速铁路安全监督路径现状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管法治化对策,即加快高速铁路安全立法、完善高速铁路安全检察监督机制、建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高速铁路安全社会监督作用,为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法治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涉及环节多,风险因素复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首先,在分析高速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人-设备-环境-管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指标的主观权重,并结合熵权法进行修正;最后,运用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对京沪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京沪高速铁路处于安全水平,并且设备状态是行车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在恶劣天气等环境下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3):65-65
交通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推动安全科技进步,特别是为中国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的安全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中国国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安全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里程的快速增加,作业车在高速铁路施工维修期间使用量大幅增加。为保障高速铁路施工期间开行作业车整体组织高效、有序,从源头防范和控制施工安全风险,通过对广州南、深圳北、长沙南等高速铁路车站现场调研,分析施工期间开行作业车组织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优化高速铁路施工期间开行作业车组织管理的措施,即优化施工组织、规避挤岔风险、加强作业车司机管理、加强行车作业卡控管理、加强作业标准化管理、深化安全风险管理、优化天窗综合利用组织。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是保持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客运安检采取严格制度,有效确保了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但随着高速铁路运营范围逐渐扩大,传统铁路安检查危方式逐渐无法适应高速铁路旅客方便快捷的新需求,限制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结合目前高速铁路客运站安检岗位作业流程、安检查危设备配备等现状,从作业、管理、设备、旅客4个层面分析铁路安检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并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提出6个方面优化建议,在确保安检工作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客进站效率,优化旅客服务体验,对构建舒适便捷的铁路客运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快速增长,调度集中区段不断增加,车站控制下的行车安全风险相对较大。为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在高密度、高速度条件下的行车安全,通过对高速铁路车站控制行车设备、人员、管理、作业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分层次阐述形成行车安全风险的原因,结合高速铁路车务作业和管理特点,提出高速铁路车站控制行车安全风险对策,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完善设备功能,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联合演练,严格落实作业制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瓶颈区段限制高速铁路路网的整体能力及运营水平,研究其识别方法对高速铁路路网的规划、设计、运营等阶段均有重要意义。在将瓶颈区段归为服务瓶颈的前提下,研究高速铁路客流需求、高速铁路路网结构和高速旅客列车开行方式等因素对瓶颈区段的影响,结合高速铁路的特点对旅客出行时刻和旅客出行路径进行简化,提出高速铁路路网抽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客流分配方法设计一种关于高速铁路路网瓶颈区段的识别方法,并采用相关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针对瓶颈区段提出改变运输组织模式、加强运输组织工作等建议,为缓解瓶颈区段对高速铁路路网的限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普遍采用的建设运营模式割裂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两阶段,引发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探讨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模式,即由高速铁路建设单位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沉淀下来一批高度职业化的人员及技术力量,继承式地接受客专公司的固定设备委托管理,从而实现从组织机构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标准的一脉相承,真正无缝对接,可以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企业化经营效率,促进我国高速铁路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运营准备的必要环节,安全有序地开展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需要科学、高效、系统的组织管理。根据目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中存在的协调配合难度大、安全管理压力大、测试工作任务重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标准化对策,即构建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形成标准化制度,为完善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现场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及后续项目的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的开行,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为保障车站系统的可靠性,必须留有相应的时间储备,可用储备系数β衡量,并需对站场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逐项进行分析,包括道岔,信号联锁,轨道电路,站台及建筑物等,还要根据系统设备故障率的概率,分析其对高速铁路客运站运营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只有在各子系统可靠性提高的情况下,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才能有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