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系统运用规则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的运用效果,特别是大风报警限速区段和报警解除时限的设置,对列车运行安全、运行效率和调度员大风报警处置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从数据仿真分析的角度对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系统的大风报警限速区段和报警解除时限进行优化,并基于大风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大风报警限速区段不重叠的方案比限速区段重叠的方案可明显减少调度员大风报警处置的次数和大风限速对列车运行效率的影响,而大风报警解除时限全路不宜采用统一的标准,宜根据各线路大风的具体特点按线进行设置,研究可为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智能高速铁路系统中,CTC系统向车载ATO设备下达智能高速铁路ATO列车计划,实现对列车的自动控制,提高列车自动驾驶的准点率,降低列车运行能耗。分析智能高速铁路ATO列车计划的传输途径,明确ATO列车计划的数据类型。通过阐述前方车站判断、站车计划一致性保持2项智能高速铁路ATO列车计划传输关键技术,制订完整的ATO列车计划传输流程,分为计划生成、计划发送、计划更新、计划完成4部分。该智能高速铁路ATO列车计划传输方案已经实际应用于京张智能高速铁路系统中,经过实践检验,可以确保ATO列车计划内容发送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可靠性,保障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阐述地震预警系统现状,分析地震预警系统检测需求,构建融合数据接口层、数据传输层、数据交换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的系统架构,针对地震预警系统检测需求,设计地震处置检测场景及地震处置检测功能试验验证方案,检测地震预警系统紧急处置功能及设备状态,以满足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可靠性检测要求。采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检测系统可显著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运用水平,对指导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管理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在阐述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系统接口存在接口数据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接口方案,即铁路局中心系统与现场监测设备之间通过应用/通信服务器实现接口数据交换;规定接口数据内容包含指令信息、灾害监测数据和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并根据数据类型设定不同的重发间隔;定义接口数据格式;建议接口数据采用OPC异步方式进行传输。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监测水平,保障大风环境下高速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从监测系统设置、报警处置规则和流程等方面阐述高速铁路大风环境行车预警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外高速铁路大风环境行车预警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特点,设计高速铁路大风行车预警系统,结合高速铁路大风行车预警系统的功能需求,从源头数据准确性评估、报警阈值优化、报警信息处置规则优化、列车定位、车地无线通信、车载接收与回执、处置信息控车等方面研究关键技术方案,为我国现有的大风监测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为高速铁路大风环境行车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逐年扩大,对于自动驾驶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高速铁路高速度、高密度跨线运营需求,实现装备智能化,阐述高速铁路CTCS3+ATO系统结构及设备功能,分析高速铁路CTCS3+ATO系统需求,考虑到城际铁路CTCS2+ATO系统及高速铁路CTCS3+ATO系统实际运用情况,结合CTCS3+ATO系统技术特点,提出升级列车定位技术、改变区间闭塞制式、立即折返作业自动化、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等高速铁路CTCS3+ATO系统优化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及应用有助于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自动化运行程度及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高速铁路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与各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概述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的现状及作用,分析其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通信接口功能的情况下,对接口整体架构进行设计,对灾害监测类数据、灾害报警类数据、命令类及配置信息类数据3类接口数据进行分析,从传输和保护方面对接口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接口方案的研究对促进高速铁路灾害监测专业通信接口的统一与规范有重要作用,为相关通信接口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铁路运输财务清算体制改革的要求,为保证货网分账清算的顺利实施,须改变铁路货票审核方式,实现货票传输审核。结合北京铁路局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货票信息传输审核系统应用的难点,对组织管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目前某些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延榆(延安—榆林)高速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海(包头—海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榆高速铁路在榆林地区的线路走向、站位方案不仅直接影响榆林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着高速铁路通道的远期建设。根据榆林地区地形地貌、城市及铁路现状、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规划,结合地区客运量及客流特点,分析影响榆林地区方案的因素,提出延榆高速铁路东、中、西3个引入方案,经引入榆林地区走向方案比选,推荐采用中通道引入方案;经中线引入方案站位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新建榆林南高速铁路站位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大准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在阐述大准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及传输网络现状基础上,对大准铁路CSM系统增设传输电路质量监测系统的方案进行研究。从设计原则、实施方案、安全性等方面提出大准铁路CSM系统增设传输电路质量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CSM系统传输电路实时在线监测,提高CSM传输电路日常维护、隐患预判、故障处理的技术水平效率,为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节假日出行需求激增,为使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在尽可能保持平日列车开行方案结构的前提下,以更灵活的调节手段优化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实现以最低成本提高客流服务水平,阐述节假日高速列车开行方案现状,借鉴国外灵活优化经验,以降低运营成本与最大程度保持平日列车开行方案结构为目标,通过引入备选列车集合,将求解难度高的非线性混合整数模型转化为0-1线性规划模型,并以京沪高速铁路2015年清明节本线上行列车开行方案为例,对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进行验证,为高速铁路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综合运输计划编制在整个高速铁路客运生产过程中的牵引作用,提升高速铁路现代化管理水平,在阐述高速铁路综合运输计划编制业务范围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综合运输计划协同编制方案需求,从构建高速铁路综合运输计划协同管理平台、综合运输计划协同编制、综合运输计划闭环管理3个方面,提出高速铁路综合运输计划协同编制方案,形成运输、客运、机辆各专业业务协同,实现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综合编制、调整、执行和面向高速铁路运输生产全过程管理,为探索中国铁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辅助解决铁路运营中不同层次的规划和设计问题,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必要构建高速铁路行车仿真系统。在阐述国内外铁路行车仿真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高速铁路行车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并采用时间驱动机制描述行车仿真的工作流程,重点分析铁路行车仿真系统中复杂度最高的调度系统与列车运行控制2个核心模块,最后通过计算京沪高速铁路曲阜东—滕州东区段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对仿真系统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为铁路相关单位提供试验设计、线路规划、运营模拟、调度优化等方面的技术和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5.
安九高速铁路引入庐山站涉及到既有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以及在建的武九客运专线和预留的昌九客运专线等线路,其引入方案对庐山站客货运输、武九客运专线建设以及预留的昌九客运专线设置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在阐述安九高速铁路规划情况、庐山站现状及安九高速铁路引入庐山站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同侧设置、对侧设置及共场设置3个方案,从对城市的影响、对既有铁路和在建铁路的影响以及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安九高速铁路与武九客运专线共场设置的方案,并在武九客运专线在建的情况下,提前实施安九高速铁路引入庐山站工程,减少对行车的干扰,避免废弃工程,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合理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亟待研究的课题。针对兰新高速铁路,分析其客运量,提出适合兰新运输通道的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方案,研究客流的输送组织模式,确定旅客列车开行区段。在此基础上,建立求解兰新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计算,以制订适宜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包银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铁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兰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地区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其引入乌海地区方案对地区交通整体规划有着较大影响。根据乌海地区既有铁路现状,结合乌海地区铁路客运量预测数据,重点研究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乌海站方案,提出包银高速铁路宜由地区北侧既有包兰线东侧引入,由西侧外包乌海站后于如意俊安物流园新设乌海南站;包银高速铁路在乌海站北侧新建高速车场。该研究结论为包银高速铁路乌海地区引入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内江北站是成渝高速铁路上位于成都与重庆之间的有折返作业的车站,其平面布置对运营效率和工程投资有极大影响。在阐述内江北站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内江北站能力和规模,研究内江北站平面布置方案,提出站后折返线方案、反到折返线方案、反发折返线方案、咽喉折返线方案,最后从运输组织、工程内容、工程投资3个方面对4个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比选,推荐采用咽喉折返线方案,为类似的平面布置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鲁南高速铁路前期工作的推进,引入日照地区方案成为制约项目决策的控制性问题。在阐述日照地区既有及在建铁路概况及运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日照地区车站分工、通道能力分析,提出鲁南高速铁路在日照地区3个引入方案,从城市规划、能力需求、工程投资和实施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确定奎山镇站接引方案最为经济、合理,并提出保障措施及建议,为鲁南高速铁路引入日照地区方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