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实管理上司并不难——一般而言,这比管理下属要容易得多。——彼得·杜拉克准确地说,管理上司其实是一种艺术,考验你的并非只是智商,更多的是情商。  相似文献   

2.
理解力强     
谭一平 《秘书》2012,(1):28-29
案例这天下午秘书于娜去上司办公室送材料,上司正在打电话,见到她进来马上捂住话筒对她说:"你赶紧把那个人给我找来!"说完继续打他的电话。那个人是谁?于娜心里纳闷,但见上司那么严厉而且正忙着,也不敢多问。她思忖了一下,觉得上司要找的可能是研发部的李经理,因为她进上司办公室的时候李经理正好出来。于是她马上打电话给李经理,说上司有急事找他。当李经理急急忙忙来到上司办公室时,上司冷冰冰地问他:"你有  相似文献   

3.
谭一平 《秘书》2014,(4):26-27
一些助理因为上司经常要他们处理一些“临时性工作”,并且时间急、要求高,根本不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就觉得上司不体恤下情,心里充满抵触情绪。 案例 这天下午4点多,销售部经理宋明开完会回来,要助理小敏整理一份客户资料,明天一上班就交给他,说新来的销售总监要用。小敏爽快地答应了,10分钟之后就将客户名单打印出来交给了宋明。  相似文献   

4.
符益群 《新前程》2007,(9):70-70
管理上司五条箴言 一个人在职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的上司,有的温文尔雅,有的脾气暴躁,有的朝令夕改-有的坚持己见。作为下属,管理上司最基本的前提是你要全面地了解你的上司。你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在了解上司后,你需要根据上司的特点施以针对性的管理。可参考以下的一些方式:  相似文献   

5.
如果管理者是全透明的,就容易被下属看透,那下属就会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作为管理者,如何看待和上司、同僚、下属的关系,决定了他能否做好本职工作。西方的管理学说认为,管理者要宽宏大度、要赞美员工、要公开公正公平、要实行透明管理,甚至有所谓的“金鱼缸”的管理原则。可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大多本土管理者正好相反,他们经常折磨下属、批评下属、不透明管理。难道本土的管理者做错了吗?其实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管理者面对上司时,要全透明。在狼群中,小狼为了向头狼表示尊敬,要四脚朝天,把脖子和腹部暴露给头狼;头狼做撕咬状,…  相似文献   

6.
解读:上司用人的口味 确实极少有上司喜欢逃避责任的下属,其实作为任何一个上司,首要看重的就是下属对自己所布置的工作的执行能力,因为上司能力的展现必然需要通过下属的实际运作来完成,有下属总是逃避责任,其实就是"变相的砸上司的饭碗",所以上司肯定对这项恶习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还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对老师怀有多大的研究兴趣,便能理解下属对上司的关注度会有多强。但现实中,上司们往往对此浑然不知,很难明白自己其实一直置身于下属的目光之下,哪怕他本人其实也把焦点无时无刻地  相似文献   

8.
表扬和批评是思想工作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也是做上司的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最基本的领导艺术。下属有了成绩,上司应及时肯定和赞扬,促使其再接再厉;下属有了缺点错误,上司应及时批评指正,促使其醒悟改过。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军队的统领,是不需亲自冲锋陷阵的,统帅的才能在于调兵遣将,指挥若定。企业的领导,则不需事必躬亲,必须具备使用人才的才能,让下属发挥自己的创新特长,使企业永远充满进取的活力。其次,对下属而言,只要服从上司的指示,自己根本不必动脑筋思考,反倒轻松,何乐不为呢?事实上,上司直接表示自己的方法,毕竟无法让下属真正学到工作的实际技巧。如果上司能够提出多种方法,让下属自己有机会加以思考,下属一方面会认为上司是给自己面子,另一方面则将提高对上司的信赖。此外,在指导工作时,有时也可稍微改变说话的方法及语气。例如…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组织结构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对下属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上司的“管理”。最近的研究表明,高效的经理人不仅花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同下属的关系,而且在管理同上司的关系上也是不遗余力。本文中所说的“管理你的上司”,指的是为了给自己、上司和整个公司都争取最好的结果而有意识地与上级合作。  相似文献   

11.
水滴 《新前程》2010,(2):112-113
新统治者 一年半前,在睿梓刚刚成为魏强的上级时,这个男人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样,频频给她制造着麻烦;作为上司,面对这样一个让自己头疼得发胀的男下属,她既要保持领导的风范,又不能把女人本性中最柔弱的一面表现出来,她始终在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与下属默契共舞?  相似文献   

12.
馨渝 《中外管理》2005,(3):109-110
在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组织结构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对下属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上司的“管理”。最近的研究表明,高效的经理人不仅花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同下属的关系,而且在管理同上司的关系上也是不遗余力。本文中所说的“管理你的上司”,指的是为了给自己、上司和整个公司都争取最好的结果而有意识地与上级合作。  相似文献   

13.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08,(6):108-108
过去,每个上司都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下属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而下属也在努力成为上司的好助手。但是,这个时代的经理人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忠告上司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上司,那么我们诚恳地向你提出忠告…… 啦啦队长 如果把一个团体比作一支拔河队,那么你一定要去当啦啦队长,这要比去当拔河队里最强壮最有力的那个队员要好得多。 运气真好 遇到困难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是:这可怎么办?可你应该换一种方式,对部下说:咱们的运气真好,又到了显示能力的时候了!你的乐观和积极会变成促进下属的巨大动力。 优柔寡断 下属最害怕听到上司说:“我现在无法下决定,我很苦恼,我也没办法。”你的优柔寡断会使下属变成一群无头蚂蚁,既找不到食物,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真面临这种无法快断的情…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居安思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加上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对于有才华的下属,上司多少总有些忌惮,担心乌纱帽丢在了他们手中。在许多公司,上司压制下属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更有甚者甚至不惜“重拳出击”,将对自己有威胁的员工扫地出门。而据了解,大多数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也并非对薪酬不满,而是认为无法与上司共事,难道——  相似文献   

16.
天下 《企业文化》2009,(6):80-81
下属和上司是一种互相推动的关系,某种时候,适当的管理你的上司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你的上司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03,(9):67-67
<正> “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在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今天,已成为许多企业在招聘、考核员工时十分看重的条件。在公司这个纵向结构的小社会里,你可能是别人的上司或是下属,更可能同时要扮演这两个不同的社会角色。选择恰当的沟通表达方式,学习如何与不同身份的同事相处,将使你赢得尊重、信任,在职场中从容行走。身为下属,即便你技术出众或能力过人也不能养成看不起上司的习惯,时刻保持对上司的尊重,一个有能力而不  相似文献   

18.
《新前程》2007,(2):125-129
一个在小镇长大的朴素女生,进入了位于纽约、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尚杂志工作,为她的魔鬼女上司——挑剔而又苛刻的主编担任助理。为了迎合上司挑剔的眼光,她穿上了名牌服饰;为了配合上司的工作节奏,她每天都是踩着高跟鞋跑步为上司送资料、买早餐;为了处理总编辑所交待的大小公私事,她每天要忙到快半夜才能下班,假日还要随时接手机待命,结果使得她生活一团糟……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部下,也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建立一种既能适合自己、又能适合上司的工作方式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传统地倾向于服从上司.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上司比自己,或者应该比自己高明.每个上司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应该比部下更强。下属为了避免与上司争执,往往倾向于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去迎合上司的需要,这样一来就很可能丧失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而一旦发现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在不知不觉中受损时,又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进而情绪沮丧,对上司不满。  相似文献   

20.
视下属为知己良朋,这是聪明的上司懂得的道理。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惟有以互助互谅为基础,合作无间,工作才会受得轻松而有意义,合作起来才更得心应手发挥自如。培养团队精神长年在一起生活的夫妻从想法、行为到长相都会互相影响这的确很有趣。在某种程度上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也要这样。“志同道台的伙伴”彼此较有默契、能够互相帮助。但他们无法弥补彼此的缺点。“积极型和守旧型”“理论型热情感型”、”思考型和行动型”等截然不同的组合虽然彼此很难融入对方的世界但如果能培养出默契就能发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作用。以营业部门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