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活动的准则,它对人的选择有约束作用。同时,人的行为选择是为了实现偏好,制度约束从而对人的行为偏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价值观念和价值理论影响人的行为偏好与选择,它同经济制度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行为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行为税收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纳税行为的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以及在内外部约束条件下纳税人如何决策。外部约束包括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四个纬度。纳税人的心理结构包括纳税行为动机、纳税人的认知差异、纳税行为态度三个方面。文章分别从编辑和评价阶段分析了纳税人在风险条件下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利 《西部金融》2007,(11):61-62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强化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本文通过对利润约束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选择及效应的分析,提出了规范、矫正和引导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应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发企业与员工之间新一轮的劳动关系博弈。新劳动合同法将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其活动是系列行为的组合。传统的方法是从单个企业出发来分析企业的行为和竞争优势,而在网络组织的背景下,对企业行为的分析应采取一种整体分析方法。研究表明,网络组织中的成员企业的行为将受到自我约束、群体约束、关系锁定及第三方仲裁的影响,与此相应,其行为表现出合作、选择和排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分配格局的公平性和员工薪酬满意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朱军 《大众商务》2010,(8):83-83
企业在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后,如何高效的实现发展目标就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能否取胜的关键。员工作为企业构成的细胞,其行为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控制员工行为结果的角度来逆向分析如何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企业制度,旨在为提高企业效率做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劳动关系进一步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表象上看,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劳动用工风险的考验,但从深层次看,《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在赋予劳动者更多权益的同时又显然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赋予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涛 《全国商情》2010,(7):107-108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内部外部压力,论述了<劳动合同法>对促进企业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是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物质待遇,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员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保护;二是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更加人性化;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工会,以便更好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四是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日起,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物业服务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在用工方面受该法影响的程度无疑是比较大的。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对物业服务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以促进建立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与员工多方利益共赢为目的的,通过转变物业服务企业的用工思路、员工的处理劳动关系观念与方式,以及建立新型劳动关系,适应《劳动合同法》要求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体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立法宗旨前提下,注重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与《劳动合同法》相比,《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等更趋理性,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及存在重大分歧条款,做了具体补充和必要衔接,增强了《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劳动合同法》的贯彻执行。但《实施条例》搁置了部分争议条款,《劳动合同法》仍有多处空白待补充;《实施条例》仍存在规定不明的条款;《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影响在短期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后,如何高效的实现发展目标就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能否取胜的关键.员工作为企业构成的细胞,其行为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控制员工行为结果的角度来逆向分析如何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企业制度,旨在为提高企业效率做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量变化情况,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守法企业的显性成本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对不守法企业的隐性用工成本的影响则是非常大。为此,建议企业在守法经营和合理用法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来实现企业用工成本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学军 《新智慧》2007,(11):62-64
本文以即将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为法律依据,分析了在《劳动合同法》的约束下,企业需要支付辞退福利的基本类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基本要求,探讨了界定辞退福利的基本要求和法定补偿标准,提出了辞退福利确认的实务对策。  相似文献   

15.
竞业限制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雇员跳槽中带来的商业信息转移,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重大的商业损失.而劳动合同法使得员工跳槽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西方企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善用<劳动合同法>中的竞业限制条款,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并未得到劳动合同法的有效保护,劳动不签约和违约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广东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劳动合约与人力资本专用性、流动性、工会组织、合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给合约双方足够的合约激励与约束是有效推进农民工签订劳动合约的重要条件.最后基于劳动合同法,从提高农民工劳动合约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增加违约成本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业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快创新步伐。顾客导向性和顾客参与性可以让人力资源服务业更好地获知顾客的需求及偏好,从而有效地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绩效。员工是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创新的执行者,员工的创新行为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而在良好的组织创新氛围中,员工较少受到组织条条框框的约束,更有利于激发其创新行为。本文借鉴顾客参与、员工创新行为、组织创新氛围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国内外成熟量表,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及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阐释人力资源服务业顾客参与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员工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氛围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服务业顾客参与对员工创新行为和服务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源服务业员工创新行为是顾客参与和服务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组织创新氛围是顾客参与和服务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逐步深化,试图通过明晰产权、规范劳动关系等来促进改革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对所有企业都是有序、公平的市场,不仅需要各种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与逐步完善,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非正式约束环境。而要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尤其是国有企业中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企业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不是独立的权利主体,国家控制所有资源并根据国家的意志,通过“单位制”将其分配给员工,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与劳动者的关系,两重关系的合一使人们习惯从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所有者”地位去解释员工在企业中得到的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合理性。然而,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这种认识看起来是在正面强调了员工“当家作主”的权利,但实际上也从反面肯定了在非国有制企业中,员工“所有者”地位的丧失导致劳动者权力和利益丧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造成劳动权意识的弱化。而在国有企业,这种从所有权解释劳动权的认识会固化和扭曲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被运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应该是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解决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所起的各种问题而作出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视角,借鉴行为劳动经济学有关劳动供给、工资决定的行为偏好以及制度因素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经营者激励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契合行为偏好,改进经营者激励的一些措施,具体包括建立相对公平的激励参考系;建立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市场;工资报酬的内生性,倡导在职培训激励;建立企业声誉机制,培育公平、互惠偏好;将组织声誉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