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投资乘数是近年来决策层和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反映的是一定量的投资对于总收入所发生的连锁反应和推动作用。本文从投资乘数的涵义出发,建立产业投资乘数的测算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其乘数值。并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说明投资乘数的计算过程,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乘数值较大,说明其对黑龙江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晓红  李国平 《经济地理》2006,26(2):203-206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安市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储蓄对GDP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投资对GDP的乘数效应显著。这为西安市和西部解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两条主要路径:①积极引进外资,增加投资供给;②引入国外金融机构,增加区域金融产业竞争程度,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乘数加速数形成原理和有对外贸易的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具有特殊的投入产出结构,借助投入产出分析中所阐述的最终需求向量的生产波及效果与产出乘数效果,推导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和加速数公式,辨识进出口在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和加速数中的作用,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分别与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进出口顺差(净出口)成正比。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乘数加速数,是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中的乘数加速数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运行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异化为带动和拉动作用,强化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投资政策成为启动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但由于投资的“双刃剑”效应,投资政策的运用必须谨慎权衡。一、投资与宏观调控的内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不管与何种...  相似文献   

5.
折旧储蓄的乘数效应及其意义邢西唯当企业走向市场,筹资方式日益内在时,税收政策所提供的税收屏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加速折旧及折旧扣除的税收政策出发,研究企业运用这一税收屏蔽的效应,揭示折旧储蓄乘数效应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为政府税收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本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储蓄的规模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决定的。储蓄能否完全转化为投资,或者说多大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运用协整技术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数据,结果表明中国储蓄与投资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即储蓄一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储蓄,但投资一储蓄的相关系数并不是很高。本文认为目前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是造成储蓄一投资相关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烨东  陈勇 《经济经纬》2005,(2):134-135,152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行使中最为关键的工具之一,是否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能够有效地传导信息,实现宏观调控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率与投资和储蓄之间是否正相关。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利率和投资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投资,但是加息与储蓄之间则几乎没有相关性。要想利用利息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必须进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投资乘数的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与投资乘数的作用密切相关。由于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本身的缺陷与不统一,用其所得的数值说明投资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是不准确的。投资乘数决定必须把握投资需求与收入变动关系的本质,强化投资决定、提高投资质量;增强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性应该充分发挥扩整性财政政策诱导投资行为和调节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核心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由于价格粘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将导致经济政策乘数作用更为显著。但是我们通过模型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价格变化阶段,这种新凯恩斯经济学有政策命题并不成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政府投资乘数作用下降和货币政策实际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