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苑基荣 《经济视角》2006,(11):42-43
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就与经济合作相关的因素而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安全形势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制不对接;一些国家只有局部地区位于东北亚,而其经济重心却位于其他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裹足不前。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确实很多,但这不意味着东北亚地区缺乏合作的可能和美好的前景。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的互补互利是推动其合作的内在基础,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回暖并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东北亚地区当前域内双边经济合作关系日益加深,联合开发的共识已经形成,我国与东北亚区域主要国家的经济合作也进入新阶段,但东北亚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未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继续关注如何在自身发展中创造共赢机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是国际上正在发展的经济体,虽然图们江联合开发区自建立后发展步伐缓慢,但其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不可忽视。随着东北亚各国政治、文化、经贸等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各国间迫切需要建立多国跨境旅游区,构建东北亚各国间广阔的交往平台,图们江三角洲协作圈呼之欲出。可以看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当前国际新形势出发,提出相应旅游合作策略,可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实现各国经济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圈是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没有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区域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期以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要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区域安全共同体、能源共同体、货币共同体、自由贸易共同体、关税同盟和标准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东北亚经济联合体。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东北亚经济合作机遇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性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经济造成极大冲击的同时,给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东北亚各国为了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出台经济振兴政策,中国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上海二个心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来提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振兴政策,不仅完善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投资环境,也为东北亚各国之间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对包括东北亚区域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深刻影响。东北亚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经济上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在这一情势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性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由简单、初级的功能性合作向制度性合作的转变,成为东北亚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其必要性凸显。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比较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给东北亚各国带来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性合作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国际劳务合作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东北亚地区各国间存在发展国际劳务合作的良好条件。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有利于有关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黑龙江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当中,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则是老工业调整改造,集聚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的必由之路。对外劳务台作,特别是与东北亚区域劳务合作是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对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与东北亚技术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对东北亚各国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流动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要使环渤海地区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实现高标准、高水平的扩大开放,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就要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增强对东北亚地区技术流动的吸引力,以引进先进技术为重点,进而以技术进步提升区域经济合作层次,推动区域经济的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东北亚经济合作暨大图们江区域投资论坛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第八次政府间协商协调会议以来,有关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和延边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温、经贸合作日趋增强的有利形势,及时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快推动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与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国坤  吴贞淑  赵玲 《经济地理》2005,25(6):779-782,791
通过对吉林省与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发展的一般特征阐述,分析了区际联系的基础条件和特点,并预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必须稳定地取得国外的石油资源,但现实是,中国的石油地缘形势严 峻。中国石油地缘的战略对策是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石油安全的地缘战略环境:改善中美关系,开展石油外交,在东北亚与 日本、韩国合作,在东南亚加强战略投入,在南沙海域实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地缘上紧密相连,在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类似的历程,形成了相似的区域产业结构,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区的一个特殊区域。本文以三个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发展政策为基础,从产业结构出发,分析了三个区域间资源的互补性、经济发展状况的近似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特征,并指出了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markets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is heavily promoted b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 inflows. Among the factors explaining the location of FDI ,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 s) can be relevant for emerging markets, as they can promot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ncreas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region for foreign investo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outh–South trade agreements on the FDI decision of multinationals, where the Agadir, mercado comun del sur (MERCOSUR),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agreements are considered. Three panels of countries are defined, where the members joined a specific agreement or not. Non‐Gulf Arab states are compared to better performing regions in Latin America and Southern and Eastern Asia. The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openness to foreign trade and financial markets are among the main catalysts to attract FDI , provided that business‐friendly institutions exist in the host country. Other variables, like the size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urbanization rates, and external debt appear to be important in some cases.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 into the world economy is a specific trigger for FDI to Asian destinations. Since RTA s influence the market size by reducing barriers to trade, their impact operates via GDP growth and openness. Gains from the agreement are striking for Latin America and Asia, but not for Arab states. To attract more FDI , business‐friendly institutional reforms and mechanisms to support new firm found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5.
延吉市是最大的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城市。基于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项目,本文讨论了延吉市面向21世纪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在新世纪之初,在图们江地区开发,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中,延吉都要发挥重要作用,将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文章提出了延吉市发展目标、研究了城市区域定位,初步探讨了建立延吉城市经济协作区问题。产业发展要发挥智力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优势工业、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业、旅游业),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轻型化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中、日、韩三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各种可能形式进行模拟分析,在博弈分析框架下得出包含中日韩三国的自由贸易区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三国中任何一国通过与其他两国分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所建立的轴心-边陲型FTA是不可行的;建立中日韩FTA不仅能使三国的福利得到提高,而且能促进部分产业在区域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中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新疆经济发展对中亚国家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通过对中亚五国融资政策的分析比较,试图找出新疆对中亚五国贸易的应对措施,力求推动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贸易史学认为,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及亚洲各国或地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发达,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一种从属性的地位。但日本经济史学家杉原薰通过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亚洲间贸易"论,指出在亚洲内部存在着独自的贸易结构,这一结构以"棉业基轴体制"为核心内容、由商人主导并通过亚洲型商品链的形成而展开。因此,这是一个从欧美获得了相对自主性、显示了其自身发展逻辑的区域内贸易。本文的目的是对"亚洲间贸易"论的理论内涵进行述评,并探讨该理论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旭  耿立言 《经济问题》2003,(12):61-63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经济合作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导板块,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实施东北大开发是新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新世纪的东北大开发应以存量资产开发、技术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区域合作、结构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措施的实施,推动地区经济的根本转变,全面振兴东北经济,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intertempo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current accounts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respective intra-European Monetary Union (intra-EMU) and Asian-U.S. financial integration between 1999 and 2007 on the intra-EMU current account and global trade imbalances. Moreover, Farmer and Ban (2014) find in a three-country, two-regio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that financial integration between both the EMU core and periphery and between Asia and the U.S. induce trade surpluses in the EMU core and Asia, while in the EMU periphery and in the U.S., trade balances become negative when the global economy is dynamically inefficien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show that in a numerically specified Farmer-Ban model, steady-state trade balance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atios are too low compared to the empirically observed counterparts. We suggest avenues to ameliorate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