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往往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而差异和极化是反映县域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以中国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县域经济为研究视角,从差异和极化角度进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县域经济水平显著高于广东,差异和极化程度也高于广东;指数区域分解显示,江苏的县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造成,而广东则主要由区域内部差异造成;利用基尼系数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对区域不平衡程度的贡献度发现,两省均是第二产业对差异贡献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91-2011年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定量揭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差异、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论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剧;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表现出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类型;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浙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浙西南地区,整体上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空间经济结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贡献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东西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在微观上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于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县域经济空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非均衡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协调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从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本文在综述国内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量图分析法。选取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指标,依据2011年数据将新疆83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并结合ArcGIS软件分析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通过2005年、2008年和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对比分析,反映了差异变动的趋势,并解释了变动的原因。分析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南梯级分布的空间特征,先进县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落后县域主要分布在南疆三地州,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明显减少了落后县域的劣指标个数。以人均GDP反映的新疆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但扩大速度逐年放缓;相对差异在2005年-2008年间呈扩大趋势,在2008年-2011年间呈缩小趋势。可见,对口援疆是差异趋势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中国省区人均GDP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呈现出平缓的"V"字型的形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大—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的过程,其总趋势是缩小的。(2)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经历了由地带内差异为主向地带间差异转变,区间差异贡献率持续上升。(3)中国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东部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快,中部、东北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为缓慢,西南、西北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最后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地区差异变动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各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但对各个省区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差不大。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了山东省2000-2012年间人口、经济和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从而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的空间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重心位于山东几何中心的西南面,经济重心则位于东北面,表明了区域人口、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且经济分布比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要大;近12年来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致往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过程相互影响,而人口重心迁移的速度要滞后于经济重心,这一过程使得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缩小,反映了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整个区域的地区差距在变小;第二产业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红 《特区经济》2010,(12):203-205
"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是青海省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省内各地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表现突出的省情所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思路。其中"沿湟水发展带"为青海省主要的人口聚居区,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是全省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心,此发展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成败。本文以沿黄河发展带内海东四县(平安、乐都、互助和民和)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深入分析各区的差异成因,进而提出三类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文章结合经济重心的研究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1982-2013年经济重心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进行计算,结合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偏态系数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对区域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接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主要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基于DEA-ESDA模型,选取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的旅游效率及其空间分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旅游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只有4个DEA有效城市;江苏省城市旅游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由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趋势显著,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规模效率处于低位水平是制约城市旅游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及区位条件都是造成其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note describes a county-level data set for Fujian province. The set includes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observations on a wide rang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for the period 1978–1993. The set also includes digitized maps showing prefecture and county boundaries, rivers, roads, rail lines, and county seats. This data set is available to all interested researchers, and is currently being used to investigate such issues as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hanges in the branch structure of industry during the reform era, and intercounty disparities in output and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4个角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功能间的权衡关系以及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热点区主要位于苏北,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强的区域为南京、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社会保障4项功能间存在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大,社会保障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小;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苏南,乡村地域单功能区主要分布于苏中和苏北部分沿海地区,乡村地域非多功能区主要位于苏北西部地区及泰州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4.
查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04-112
近些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各市房价近些年也快速上涨。为了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16-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房价及其房价影响因素年度面板数据,使用dbscan聚类算法将江苏省房价聚类成为两大类地区,构建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江苏省房价进行分区域分析。进一步考虑各区域房价可能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相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房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综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择、确定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和测算的指标体系,从县域层面上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江西省8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ARCGI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苏南地区14个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层次分类,接着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选取并收集各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归纳分析了苏南地区县级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文章为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全国其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吉  沈正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8-12
江苏沿海经济带既是我国发达沿海中的“断裂带”,也是发达江苏省中的欠发达地区。文章首先构建用来定量分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05年这一经济带中17个样本(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得出各样本的得分;然后,以所有样本的3个公因子与各自贡献率之积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并相应作出评价;最后,将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沿江开发地区作了扼要对比。主要结论有:江苏沿海经济带内绝大多数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并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南通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后各县(县级市、市区)与其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省1978~2009年经济增长率与收入差距面板数据,探讨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否存在一致性问题。对江苏省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率数据经平滑处理后,运用江苏省、苏北、苏南通过面板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