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首都经济》2012,(10):28-29
继200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经济带,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中部六省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内     
《浙江经济》2010,(1):10-10
长三角振兴规划将开启 据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日前已上报国务院审议。去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即将公布,意味着新一轮的区域改革试验由此进入到一个深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了包括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5.
程红根 《宁波经济》2010,(12):20-21
今年以来,“中原经济区”成为关注度不断升高的热门话题。经过多方研讨、论证,目前这一战略构想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站在“十二五”新的起跑线上,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亿万人民,正期待借助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加快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6.
新闻扫描     
《中国经贸》2005,(9):8-15
温家宝: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沙主持召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温家宝强调,要充分认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特点,以新的思路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7.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中部崛起凭什么,目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尽快促进中部崛起,这是目前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萍3+1区域经济合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中部经济快速启动和爬越的局面初现端倪。与“中部崛起相呼应”,“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位于江西省的萍乡市紧邻长株潭,与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高度关联。萍乡市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增强长株潭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推动赣西经济的发展。双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协调机制体系化,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体系、产业政策、能源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如果萍乡市能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形成的长株潭萍经济区必将成为湘赣两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中部崛起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鼎 《特区经济》2009,(5):189-19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证,同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是中部崛起的突破口。本文在分析中部崛起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不协调现状与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越新  曹笑 《中国西部》2012,(19):84-89
实践表明,多中心的城市组成结构和发展形态,对于分散和缓解城市中心压力、避免环境和交通问题等"大城市病"不失为一种良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正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和科学性。川南多中心城市群的崛起,正是破解成渝经济区"两极强大,中部塌陷"尴尬的良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现有的保税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更高开放程度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新金融机制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抓住金融危机的契机推动中部地区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仍在全球蔓延,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通过进出口贸易蔓延到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中部地区要想抓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完善科技创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拉动内需,同时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应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投资力度,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新疆企业面向中亚“走出去”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具体分析了新疆企业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的动因和自身的优势,这对新疆企业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带动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港澳台与大陆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一个开放、繁荣的中华经济圈正在初步形成,"中元"货币区的建立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在分析加入"中元"区各参与方不同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指出"中元"区的构建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从而达成货币统一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促进武汉都市圈建设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晶 《特区经济》2008,235(8):180-181
本文主要首先对武汉都市圈发展背景和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介绍,指出了发展都市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即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既是响应了"中部崛起"的思想战略,又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然后分析了武汉作为中心的发展条件,并分析了与周边城市的配合问题,针对都市圈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制约武汉都市圈发展的政治、经济、资源环境等利用状况。根据大量权威的统计资料对武汉都市圈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促进武汉都市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吴建荣 《特区经济》2011,(8):216-218
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已成为两江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重庆市政府实现"314"总体部署的迫切需要和最佳选择。文章从两江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意义分析出发,利用SWOT方法分析两江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从政府行为、产业布局、文化建设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是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的第十个年头,2010年5月20日中央召开了新疆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这不仅标志着国家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稳定压倒一切"向"稳定与发展并举"的战略转变,也为西部地区从大开发到大开放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喀什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策略对经济特区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涵盖丰富、系统完整。这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基于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陈新业  彭静 《特区经济》2010,(8):265-266
保税港区是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的制度创新,设立保税港区并不只是看它可以创造多少经济效益,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地区投资的软环境,特别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真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保税港区的功能开发利用必须在战略上总揽全局,方案上周密论证。本文提出要实施区域功能综合,防止"境内关内"的区域定性难以发挥开放优势;实施特殊政策叠加,防止"多头分管"的管理体制难以提高运营效率;实施区港体制合一,防止"区港分离"难以达到发展的初衷;实施产业导向外向,防止"名不符实"的功能定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