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的特定条件下,正确定位我国对外投资所处阶段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我国吸收的外资这一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相关的研究多为定性的表达,缺乏实证模型和数据检验的必要支撑.文章梳理了投资发展路径的理论脉络,并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切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定量分析.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目前正处于IDP理论中第二阶段完结,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的转型时期,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最后,本文通过模型对今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成为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本文应用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分析判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趋势。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相吻合;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滞后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韩可卫 《特区经济》2006,210(7):335-336
提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没有宏观协调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需完善宏观调控,加强政府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对外投资效能;优化投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以此来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帆 《国际经济评论》2013,(1):34-50,4,5
当前中国以债权投资为主的对外投资特征,使中国的对外资产面临越来越大的潜在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跌入美元陷阱,收益率极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迅猛。尽管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在逐渐放权、减少管制、缩减审批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严重缺陷,制约中国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部分地出于对中国投资的疑虑,调整了有关政策,加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和监管,对中国的对外投资带来了一定困扰。中国需要加强和国际的合作,加强对企业海外利益的保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更好地保护中国对外投资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从引进外资阶段逐渐步入引进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行发展阶段。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430.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关注到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关系,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基于2003年-2018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两个角度分析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究其缘由,这与日本政府实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措施、配套的保险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有效的海外投资促进体系、完善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机构是分不开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与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相似的投资环境.因此,研究日本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对指导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湖根 《浙江经济》2007,(12):61-61
据统计,到2004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投资规模基本上相当于韩国的对外投资规模。2005年,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的的境外中资企业106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9.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7_3%。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的对外投资结合起来研究,利用弗农的循环发展理论以及邓宁的直接投资流量与GNP的关系,结合改革开放至今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目前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结果证明,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处在弗农产品循环理论的第一、二阶段,绝大部分的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二、三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投资大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之,金融危机为我们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大国。  相似文献   

10.
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外资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资源、享受经济全球化利益的重要手段。两者应同步发展相互促进。而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滞后,政府激励政策缺位是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税收激励政策的特点与效应,以及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为如何制定税收政策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对外投资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对外直接投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阶段,是我国多年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势力大为增强后的必然趋势。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发达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外投资的目标,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业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将以我国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外投资的必要性,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及其对外投资的方式及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调整的特点80年代后期,在贸易摩擦加剧和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形势下。日本利用国内外有利的投资环境,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据大藏省统计,日本每年度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由1985年度的122.17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89年度的675.40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从1987年起,日本每年度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超过美国,成了世界第一位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但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已连续2年出现大幅度的收缩,投资额1990年度下降到569.11亿美元,1991年度又下降到416亿美元,分别下降了15.7%和26.9%。这表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已告一段落,现正进入了调整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已集贸易大国、投资大国、金融大国等诸多大国于一身,而投资和贸易始终是构成其对外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日本经济称霸世界铺平了道路,本文拟对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海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以求对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有一点启示。一、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战后日本海外投资起步并初步发展的阶段。二次大战结束时,战前的日本海外投资几乎全部丧失,直到50年代初才重新起  相似文献   

14.
田泽 《开发研究》2006,(6):41-44
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大国和吸收外资大国,但是对外直接投资却相对滞后。基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阶段及潜力的思考和国际对比分析,本文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随着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必将跻身于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地位,并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盘根 《特区经济》2010,(6):261-262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最后指出我国将会进一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新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近几年的数据对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投资发展周期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对外直接投资逐渐从偶发性的投资变为经常性、较大规模的投资。而且其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目的地有较高的重合性,且偏好对人均收入较高、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SWOT分析和促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流量不断创新高,投资明显向发达国家倾斜,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仍占主体地位.然后,借助SWOT分析法深刻剖析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最后对于劣势和面临的威胁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有效措施来积极应对,才能促进我国企业更好的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8.
张虎 《中国集体经济》2007,(31):199-200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其对外直接投资成效显著,这与其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等众多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企业所处的环境较相似.文章对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支持政策的组成和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和双边投资协定无序发展的背景下,便利化建设能否有效驱动海外投资增长已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有关东道国投资便利化与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仅集中于一元规模分析,尚未展开二元边际的结构性讨论。为此,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追踪数据,详细考察了东道国便利化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东道国便利化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外投资扩展边际的增长,但对集约边际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且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投资对经济周期十分敏感,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有助于中国资本"走出去"。同时,与能源行业相比,便利化建设更有利于推动运输和房地产行业投资扩展边际的提高。另外,东道国发展阶段的差异和中国投资政策导向的差别也将产生异质化作用,非低收入经济体和政策导向国推进便利化建设对投资扩展边际增长的驱动效应更加明显。第三,进一步的渠道分析表明,便捷的营商环境、透明的政策环境与健全的金融服务是提高投资扩展边际的关键所在。文章的研究对于从东道国便利化发展角度理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揭示了便利化建设将在推动全球新一轮的投资浪潮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跨国投资活动也受到重创,呈现急剧下滑的态势。但这并未能阻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五位,而在2010年更延续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