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部法律规范适用效果的好与坏,是否有漏洞,能否满足调整社会的需要,是否还有哪些关系和事实不能被现今法条所调整,法官是最有发言权的.法官成为法律解释的主体,拥有一定的法律解释权,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2016,(2)
关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种类,从其行使的不同阶段这一角度,可分为两个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第一阶段是事实认定,是事实审,追求真实性;第二阶段是法律适用,将事件归属于法律之下,是法律审,追求的则是合法性与合理性,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漏洞填补等,最后由法官决定适用何种法律进行裁决。本文主要分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何具体在适用法律阶段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3.
香港与内地法律解释传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丽媛 《华商》2008,(4):103-104
九七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之间出现了不少新的法律问题,其中尤以法律解释领域最为显著。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香港与内地在法律解释的体制、法律解释技术以及法律解释理念三个层面的比较,并努力从历史与传统的角度进行论证,以明晰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希望本文对致力于两地研究的法律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法律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案件事实则是千变万化的,这使法官在适用法律时面临解释困境。一份合法且为公众接受的判决需要法官解释做到合法与合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法律修改会频繁进行,如果更好地同时运用法律修改和法律解释,则会为我国的立法和法治建设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法律修改和法律解释共同填补着一国法律的漏洞,二者主要的原则相同,都是法律实践,其主体有时同一,二者也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而且理论和实践证明有的法律解释就是对法律的修改.  相似文献   

6.
法律方法问题逐渐成为近几年法理学中的研究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法律解释问题依然备受人们的关注。陈金钊教授等学者的新作《法律解释学》较为系统地对法律解释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全书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法律解释是什么"。这一贯穿全书的线索可以按照从形上到形下的顺序进行理解:法律解释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同时也代表着权力,更是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蔡文婧 《商》2014,(25):181-181
法律解释在法的实施和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法的适用为目的,也是法的适用所不可或缺的前提。基于语言本身文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特点,成文法律必须经过解释才能够适用。与此同时,适当的解释也相应地降低了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成本。所有的这些也就都决定了法律必须被解释。  相似文献   

8.
王亭亭 《商》2013,(12):224-225
法律解释指的是对现有法律规范性含义的阐明。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法律解释是不可或缺的。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把法律原则具体适用时,如何对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成为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案例引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彦君 《商》2014,(7):183-183
由于法律漏洞的普遍存在,在民法适用的过程中会造成某一事实无法在现有法律体系中找到适用依据,形成法律适用的障碍。民法学解释有一项重要功能即法律漏洞的补充功能可以解决法律适用中的这项障碍。本文通过对民法学解释此项功能的论述进而讨论其与立法之间的关系,明晰二者之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商》2016,(9)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是法律解释的一项原则,法律解释客观性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其更多的体现在具体的法律案件中。客观性和主观性是法律解释过程中伴随的两种对立态势,客观性更多的意义在于制约主观性,使法律解释相对确定和可预测。  相似文献   

11.
刑法是法律体系内正义维护的最后防线,刑法的正义性因而成为刑法的核心命题,其正义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的正义性,由此,司法中司法者法律解释的科学性便显得尤其重要。刑事司法中法律解释具备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特点,法律解释的对象及于全部刑法渊源,法律解释的范畴应局限于定罪解释、罪状解释和量刑解释,解释中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实质解释原则、不得超越法律含义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善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2.
梁岩  陆琳 《消费导刊》2014,(6):198-198
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在位阶上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因此,其他一切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规范都将无效。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愈来愈受到我国法学界关注与重视的法律解释方法。然而我国却对法律合宪性解释的认知不无片面和肤浅,甚至存在着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法律关系呈现复杂多变的现象,为切实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利益,就要从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合同的形式要件,事实劳动法律关系的认定,以及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区别等方面来进一步认定劳动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晓飞 《商场现代化》2006,(33):258-259
法律效力的载体是法律,法律没有规定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合同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在争讼中,法官或仲裁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其他的诉讼参与人对合同的解释是形成裁决的基础,法律赋予生效裁决以法律上的效力,而不是合同解释本身。合同解释的结果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在法律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矛盾.要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在司法过程中法官就应该严格遵守法律,使法律具有稳定的预期,而要实现法律的灵活性,法律必须能够通过某种途径不断获得新的血液和养分.对于法律中存在的缺漏,法官就应该通过创造性的解释方法积极地进行填补,从而使法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6.
在疑难案件逐渐增多的中国,法律解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地发展法律解释,但是法律解释并不是无任何约束的,我们应当赋予法官一定的法律解释的权利,但是其应当有其空间维度的限制,所以也不能给予法官太大的自主性,这样也许会造成权利的滥用,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促进我们国家司法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法律行为内容合法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行为内容合法是法律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之一,但其适用却是异常复杂的,对其作深入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正确地界定不得违反法律的法律范围至关重要;该要件是一项效力性规范,其功能表现在对私法自治的内容限制,以及提供了一条使公法规范进入私法领域的管道;通过对具体强行法规范目的的解释来决定法律行为的效力是理解和适用该要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过程中,基层法院主审法官扮演着法律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其在各个审判组织之间陈述观点和意见,谋求法律问题的解决。解决法律问题,做出司法裁判,其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不仅取决于法律本身的正当性,也取决于法律适用的程序正当性。合议、汇报、讨论、请示作为基层法官处理案件的通常程序,其不仅消解了基层法官对于法律的独断理解与解释,司法过程中正当程序的遵循,也构造了基层法官通过议论解决法律问题的整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鹏 《华商》2008,(11):52-53
对于利他合同的第三人而言,其有无直接请求权对于保护其利益而言意义重大。在我国对于这一法律问题进行明文规定体现在《合同法》第64条中,但是此法条仅就文义而言依然不甚明确,故有必要对其进行解释学的分析,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比较法解释、立法目的解释等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64条中的规定是否赋予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以直接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是法官进行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也是确保司法公正、实现司法正义的必由之路。开拓思路,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法律解释是实现立法目的、解决现实矛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