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了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进口产业的状况及变动。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所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需要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关系的理顺,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是调整不过来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平衡表能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概况,并能反映一国对外经济情况。200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具有鲜明特色。透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所有经济活动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情况,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则主要体现为货物、资本和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包括: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资产项目及误差和遗漏项目四个部分。本文通过对1997-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观察比较,对我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变动趋势及主要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杜钰洋  樊志霞  赵苏杰 《商》2014,(48):146-146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了2005年至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了解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得出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因素,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出现顺差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若出现入不敷出的严重失衡状况,都必将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经济困难,因此各国(地区)总是要采取某种或某些政策措施来调节其国际收支,以避免发生严重失衡的状况或缓解失衡状况。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有很多种,诸如通过产业政策来发展出口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通过汇率政策来影响外汇市场的需求,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压缩需求总量等,但最为立竿见影、最为有效的则是通过贸易政策来限制进口,进而减少对外支付,因此各国(地区)在调节国际收支时总是倾向于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考虑到各国(地区)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限制进口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考虑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世界自由贸易,国际社会确立了使用贸易政策限制进口来调节国际收支时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7.
2015年5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标准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数据。按照最新标准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之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持续二十多年的"双顺差"结构将不再出现。但研究国际收支结构仍旧是有必要的,国际收支的流量结构变化与差额平衡关系的形成,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自主性交易与政府调节性交易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与一国国内经济、对外经济政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利率等变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连续6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阐述我国双顺差的构成特点;运用弹性分析理论和吸收分析理论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成因,说明我国双顺差现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结果;论证了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费等国内现实因素是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外部均衡在整个宏观均衡中的地位总体趋于上升,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当前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十分必要。由于我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经济结构可能长期延续,在长期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条件下形成了制造业发展对出口的路径依赖,我国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长期化常态化成为难以改变的趋势,因此从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是走德国之路,选择“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模式,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将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放到资本项目上。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国际需求降低,出口减少,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的影响,外国资本的跨境流动等,针对新变化提出积极鼓励进口,改革汇率制度,调整汇率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有效地管理外汇储备等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东亚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角色 全球经济失衡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美国国际收支表中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2005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达到8049亿美元,占美国GDP的6.5%,相当于全球主要顺差国顺差总额的四分之三,而且这一比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已经导致美国外债的持续增长。美国的净对外债务余额(即海外净资产为负数)从1996年的3600亿美元升至2005年的超过3万亿美元。东亚国家则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极。  相似文献   

12.
高善文 《新财富》2007,(4):32-33
贸易顺差不断增长意味着实体经济部门在不断积累对外债权,也意味着实体经济部门的资产越来越集中于对外债权,这无疑是很不明智的。因此,实体经济部门卖出部分境外债权,买入国内资产,从而形成了资产价格上涨和重估过程的基本动力。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这表现为资本流动与贸易顺差的波动步调一致、方向相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曹楠楠 《现代商业》2007,(17):191-191,190
我国对外经济目前面临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变量角度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原因,认为外部经济的失衡根源是内部经济的不均衡。高储蓄率,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高耗能产品的大量出口导致了内部经济及外部经济的失衡。解决双顺差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为此,本文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实际数据来入手,指出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新特点,并尝试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变化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孙岩 《中国市场》2007,(39):80-81
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仍然继续扩大。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通过数据说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收支失衡问题。探讨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提出从深层次上调整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 进,众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本国国际收支平衡。从各国经济决策看,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都是一国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之一,相反汇率不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中介目标。 从我国对外经济部门发展状况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演变的进程看,中国一直采取审慎的改革策略,但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市场失衡的体现,一国经济增长不会恶化国际收支、人民币贬值不能有效改善国际收支逆差。选取1994年-2010年季度数据,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媒介,分析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如何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基本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国内信贷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做了实证检验,得出外汇储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国内信贷负相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收入水平、汇率等因素,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引起货币需求增加进而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并且人民币升值不能缓解我国顺差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一衡量标准来反映出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持续双顺差,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1982以来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研究,以确定中国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唐朱昌  丁骋骋 《财经论丛》2008,106(1):43-50
本文通过对48个国家(地区)国际收支平衡表两个账户顺差、逆差年份的均值检验发现: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国际收支表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普通法系国家更多地表现为资本账户顺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而大陆法系国家正好相反。作者认为法律制度由于影响到国际间资本流动,从而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法律不仅通过影响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从而作用于国际资本流动,同时它本身就是一个影响资本流动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所暴露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收支是一国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综合反映,然而这一反映对外经济活动的外向型指标从本质上反映着一国的国内经济情况,国际收支状况只不过是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外在表现而已。中国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在本质上暴露了国内制度建设的缺陷、金融市场改革不到位的缺陷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等问题,从而为从本质上改善国际收支失衡提供了解保持"双顺差"(1998年除外),带来了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不断的增长,截止2009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达22725.95亿美元,这势必会增强中国抵御游资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