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力,是坚持共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数据,从社会性别意识和女大学生个人性别意识两个层次,探讨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性别意识和个人性别意识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平等的性别意识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另外,社会性别意识对客观测度的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更为显著,而个人性别意识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观测量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4,(10):114-115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日益普遍,性别歧视成为造成许多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以男生居多的工科院校内,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更为明显。本文针对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弱势,提出构建内涵自我、高校、政府与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式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整体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成为高校及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剖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就业政策、法律制度、经济成本等因素。要想破除就业性别堡垒,需要人们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平等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女大学生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等对策来解决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妙彧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20-121
就业压力过大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女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女大学生及其家人承受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男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促进大学生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6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就业意识性别差异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就业意识较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责任。与男大学生对比,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功利性突显;女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压力更大;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模糊,对于未来在职业与家庭间的定位较为迷茫;男、女大学生在职场存在不同的性别利益。因此,国家在制定与执行就业政策时,应考虑就业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的影响,避免政策层面的性别歧视或性别偏向。高校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促进工作,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性别不平等现象;十八大报告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个话题也曾一度让大家振奋,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课题结合2010-2012届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毕业生就业统计,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女大学生在追求高质量就业时遭遇困境的原因,探索促进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就业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性别不平等、地域不平等、生理不平等,以及在合同签订中的不平等。本文援引现有制度下的就业不平等中的法律保护不足之处,试图阐明大学就业不平等现状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8.
蒋莉 《华商》2008,(3):83-84
平等就业权不仅是当代人权概念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同时也是现代男女平等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深入了解平等就业权的内涵,探讨和分析制约我国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成因及从法律上保护其权利实现的问题,对女大学生就业乃至对全社会女性就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92-93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女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轮 《消费导刊》2010,(6):138-139
就业作为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个人的公平与公正等多个方面,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与男性相比而言,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描述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五个方面的对策,即健全社会法制、强化政府责任、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进一步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促进和谐社会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性别歧视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成就业歧视的深层根源,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真正体现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球性金融危机寒流的强袭使得原本积重难返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现危机渐退,但寒流难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以助其应对就业寒冬,化"危"为"机",迎来就业春天,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性别歧视问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由来已久的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大学生就业时将会遭遇更为严重的性别歧视。本文将从企业成本,统计性偏见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三个角度来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加剧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且从政府,男性,女性以及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这四个角度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杨秋乐 《商》2012,(9):44-45
该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这一视角,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分别提出了政府、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在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中可实行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女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有效投资,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求职就业中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尤其是自致性社会资本存量并不低于男大学生,她们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也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社会资本对男女两性就业的影响体现出明显差异.相较于女性,社会资本对男性就业发挥更大作用.刻板化的性别意识会阻碍社会资本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从而难以缩小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就业的弱势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凸显,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造成这种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政府应加大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健全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为女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和提供社会保障,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自身也要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7.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就业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我调整的责任,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主精神;也有高校改革转向的责任,更多的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只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态势,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半数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宪法》、《劳动法》等都反对以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但从执法角度来看,男女就业平等只停留在纸面上,当女性在求职阶段遇到性别歧视时,由于还未签订劳动合同难以立案,即使立案了,举证困难,并且缺乏处理机构。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缺陷和司法实践中的困境阻碍了此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此,应完善立法,建立专业的执行机构,并对受歧视者给予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一般就业问题,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就业问题以外,还有可能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的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的整体就业处于严重又复杂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十分严重,造成的很大的就业压力。虽然,这种“问题”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需要接受的。可是,“难”在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不平衡引起对女性的各种排挤,性别问题使女大学生面对了困境。没有工作经历的高校女大学生,如何才能解决职业发展与规划难题,成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已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运动     
《WTO经济导刊》2012,(12):16-17
首次性别平等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11月27日,我国第一次关注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会议征京侣开。这次会议主题为“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