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锋 《商场现代化》2007,(20):367-368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公司其他股东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当股东转让其股权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该股权的一项权利。优先购买权的立法依据是: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的性质和对老胶东对公司贡献的承认。对股东部分优先购买权应针对股权整体转让和股权分割转让两种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在股权整体转让的场合,其他股东不能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在股权分割转让的场合,其他股东则可以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我国公司法在未来修订时,应对股东的部分优先购买权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2.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在公司法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特征,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到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股权有所规定,但在适用上仍存在不足。本文就《公司法》上限制股权外部转让规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对外转让审判实践中,不同法院对转让股东通知义务的履行要求、强制购买条件的形成方式、优先购买同等条件的形成与认定等存在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正确区分股东同意权与优先购买权制度在股权对外转让体系中的地位与制度价值。股东同意权制度赋予转让股东维护或突破原有限公司人合性的选择权利,旨在平衡股东整体利益与转让股东退出权益,其内部强制购买条件宜采先协商后评估的确定方式。而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乃为欲行权股东与第三人提供重复博弈平台,其外部优先购买条件的形成与认定则须遵循帕累托最优、公平与公正原则,满足重复博弈、可交易性与正当目的之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问题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我国《公司法》对此的简单规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极其不便.本文针对股东优先购买权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并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提出思路和对策,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束婷 《国际市场》2007,(5):72-73
股权转让是上市公司(包括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在市场运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市场行为。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其股权时,其它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当出现股东转让股份时,其他股东希望只优先购买被转让股份中的一部分情况时,该如何处理?本期“经济与法”约请有关专家结合案例为一些新老股民答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张锋 《中国市场》2007,(39):92-9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的转让包括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在股东权内部转让上,应采取绝对自由模式;在股东权外部转让上,由公司章程规定或协议约定同意权、优先购买权或其他限制,即允许公司章程或协议在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之间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7.
温恬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77-178
新公司法第72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同等条件下的股权优先购买权,但是,由于我国公司企业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欠完善,公司法对于优先购买权规定尚欠详备,影响其实际可操作性,尤其是"同等条件"的确定标准及确定方法。"同等条件"是包括转让价格在内的一个综合衡量标准,其确定应当在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之前,由非股东买受人提出。而在股权的强制拍卖程序中,采取什么样的合理方案以确定"同等条件"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方式,使其不与拍卖规则相冲突,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有限责任公司中一项重要的限制股权自由转让的制度。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的阐述,探讨该制度设立的价值目标以及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股权转让又称股份转让,是指股东将其对公司所有之股权转移给受让人,由受让人继受取得股权而成为公司新股东的法律行为。股权转让不单是股权转让人与股权受让人之间的合同行为,同时又涉及到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而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国立法对此规制不健全,故有必要对股权转让的限制规定问题加强研究并尽快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0.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可进行外部转让,这是有限责任公司资合性的体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受让人必须尽最大努力排除交易风险。为了保证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无瑕疵,双方必须从章程、股东优先购买权、股权质押等方面进行审查。适当的磋商交易程序是股权顺利移转的保障。股权转让除了公司法规定的一般法律后果之外,还是能实现诸如土地使用权转让等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璞 《北方经贸》2013,(3):111-112
在公司的管理、运营过程中,股权的转让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它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并且普遍的方式。2006年1月1日生效的新《公司法》制定专门章节对股权转让相关问题做出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是原则性规定,过于宽泛。对一般两卖的防范从进行法律调查,引入预告登记制度,对行使优先购买权设定一定的期限。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海霞 《商业时代》2006,(16):65-65,70
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经济、制度背景,股权分置时代由于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出现了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诸多问题。本文对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改革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及改革后公司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保证其人合性,在法定的优先购买权外也可以通过股东之间的约定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效力和范围扩大。但是这样的扩张势必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效益,不利于公司的社会公用和公司股东效益最大化。因此,要对这样的优先购买权进行一定的限制,俗称刺透。本文从上海地王案件出发,研究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刺透。  相似文献   

14.
论优先购买权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属物权性质,由法律直接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创设.主要有: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合伙人的优先购买权、股东出资优先受让权.  相似文献   

15.
张登 《上海商业》2023,(12):197-199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这一特点而产生的。当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后,对《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20条规定的“反悔权”在新一轮《公司法》修改中需要对其产生的争议详细的明确。对于“反悔权”的正当性需要通过立法目的和利益衡量角度来进行阐释,“反悔权”与股东优先购买权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没有冲突,且有助于股东的意思自治,还可以弥补优先购买权的不足和漏洞。对于《公司法》修改过程中要明确规定出让股东“反悔权”的行使方式、行使期限以及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合同法>第230条规定了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从表面上看,对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没有限制,但是,笔者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受到诸多限制.这种限制基于<合同法>的规定,或者基于其他法律及政策的特殊规定,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出租人出卖用于租赁的房屋类型、房屋租赁法律关系中特定法律事实的存在和<合同法>第230条本身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李菲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153-153
现阶段我国的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在分析房屋租赁与房屋优先购买权的含义及构成要件后,立足我国法律关于房屋优先购买权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认为我国的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房屋租赁合同备案的法律性质、"同等条件"的含义、通知的方式及房屋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等方面存在不足,应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浅谈股权转让中的涉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银泉 《致富时代》2010,(3):117-118
所谓股权转让就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法的实施,股权转让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股权转让行为越来越普遍,形式也日益复杂。该文从税收角度出发去探讨股权转让过程中涉税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中也出现了股权转让的形式,其作为市场经济的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正被广泛的采用,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股权转让方式的复杂化、牵涉的问题多样化,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政策来规范股权转让。当前我国的股权转让之中依然存在着“轻法律、重文件”的问题,对企业股权转让中的税收问题把握不准,甚至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本文详细的阐述了企业股权转让中出现的税收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加强股权转让税收管理的建议,最后明确的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审判中,章程限制股权转让问题存在较为模糊的地带,判断章程限制股权转让规定的有效性缺乏相关的司法解释及依据。为此,法院需要在司法过程中确定相关标准。其一,区分限制条件和实质性禁止条件。若为限制条件,符合公司意思自治原则,章程规定有效;若为实质性禁止条件,违背了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章程规定无效。判断限制条件和实质性条件的标准在于其合理性。其二,区分初始章程和修订章程。若为初始章程,既有公司自治性质又有合同性质,对全体股东有效;若为修订章程,除股东一致同意外只有公司自治性质无合同性质,需进一步判断处分性规定是否符合股东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