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本文介绍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剖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的限制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市场化程度、盈余管理与银行贷款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考察了财务报告质量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注了企业报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越高;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银行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能力越强。该研究结论不仅为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暗示了债权人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本文介绍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剖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的限制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已上市家族控制公司中独立董事的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家族控制公司中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并对福成股份独立董事的工作情况和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以深入研究新上市的家族企业在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独立董事工作是怎样影响管理者的,旨在给有关监管部门一点意见,从而避免上市后家族企业不必要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洪碧月 《中国经贸》2014,(16):79-79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盈余管理又有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之分。本文将重点讨论管理者如何在这两种方式中进行抉择,在什么情况下管理者会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何时又会较多的使用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企业的7 921个观测值为样本,对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发现,在股权持续高估前期,管理层选择调增利润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分析师跟进对管理层的上述行为扮演着过度压力提供者角色。而在股权持续高估期间,管理层选择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将股价回归至内在价值,以免自身和企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分析师对管理层的上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采取监督行为,但监督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企业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转换,一方面滋生盈余操纵的土壤日渐丰厚;另一方面该行为也受到了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黎明股份造假前后收益表分析介绍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并提出一些减少盈余操纵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选取上市公司样本,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并没能明显有效的监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即便是财务独立董事,其监督盈余管理的作用也不显著。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丰富了国内外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作为公司普遍使用的管理手段,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选取1994-2007年一般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作为样本,利用频率分布图法,对我国配股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着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来调控收益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标准,并且随着配股政策的变更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的积极意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合理调整利润,更好的把内部信息传递至资本市场当中,从而可以帮助决策者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企业可以利用借款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进行盈余管理,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盈余管理与审计师更换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审计师独立性之间的矛盾 ,指出了盈余管理的行为可采用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来衡量。最后 ,文章就我国在该领域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 ,加强对审计师更换的监督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会经常采用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滥用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下降,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公正的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损害了广大社会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防范过度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文章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常见的手段及其效应,提出对不当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方媛 《科学决策》2013,(5):15-32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管理者通常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做出行为的选择。文章认为这种管理者自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和侵占行为两种,并且影响到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形成。4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4年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表明,管理者自利行为程度和债务期限结构呈显著的倒"U"型,管理者的防御行为仅体现在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较高的少数样本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债权人对风险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不同的管理目标,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行为.文章通过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等相关规定的模糊性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投资者判断公司盈余的重要指标,会计盈余是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和应计利润构成,因现金流一般不容易被影响,应计利润则会被大量的职业判断所估计,这样就为公司管理当局留有空间控制或操纵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盈余管理常用的操纵手法为:股权投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虚拟资产、操纵应计或费用项目等手段来实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对于规范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应分两步进行:首先要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各种会计行为有法可依;其次要削弱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外部监督力度,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等。  相似文献   

19.
黄明峰  黄瑶  田水 《北方经济》2009,(12):54-55
盈余管理作为公司普遍使用的管理手段,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选取1994-2007年一般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作为样本,利用频率分布图法,对我国配股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着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来调控收益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标准,并且随着配股政策的变更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丁庭栋 《特区经济》2016,(5):149-154
对于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绝对是一个黑盒子。外部投资者只看到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果,但难以观察是否有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的处理。本研究通过选择高管持股连续三年增加或减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讨了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未来1至3年现金流量变动的解释能力。结果显示,就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此项重要信息披露工具来说,高管连续增加持股公司盈余管理无法显著解释任何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相反,高管连续减少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能够透漏相关公司信息给外部投资者,非常值得外部投资者注意,尤其关注管理者通过应计会计项目进行投机性盈余管理行为。本研究最后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