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人语:作为全球资源重新配置最有效、最灵活的方式,企业并购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是亚太地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41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令人诧异的71%;2005年,中国公开的并购交易数比上年增长了14.5%,达到857宗。如何以最低的并购成本获得最高的并购收益,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迅速“做大做精、做强”,即1+1>2的目的,是并购方关注的重点。财务问题贯穿于并购始终,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企业并购的财务规划,如何进行财务操作,并购给企业带来怎样的财务影响,并购的态势走向如何,如何选择最佳的并购方式,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全球资源重新配置最有效、最灵活的方式,它保证了优秀企业能够支配、使用更多的经济资源。在企业界,并购被认为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迅速“做大、做精、做强”的有效途径。财务问题贯穿并购始终,如何以最低的并购成本获得最高的并购收益是并购方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由于并购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作简单的探讨,为企业并购的财务规划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来自多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交易十分活跃,并购规模已经达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半年来,全球各大企业的并购活动,除了未雨绸缪、谋求今后市场优势这一战略主旋律外,也呈现出两方面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运作□申丽萍企业并购是公司理财上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经济政策和法律等问题,如商业交易的基本政策、金融法规、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交易过程。本文拟对并购中涉及的财务运作问题做些探讨。一、确定企业并购的财务动机进...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财务运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并购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如何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如何做好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企业并购的融资和支付的各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阐述了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企业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并购活动。普华永道发布的《2010年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88宗,已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约3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方面是并购案例、并购规模、交易数量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却是并购成功率不高,这一矛盾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结合中国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案例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财务分析,揭示了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对于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并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并购是否成功.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目标是寻求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时,不仅先要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还应按并购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并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并购是否成功。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目标是寻求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时,不仅先要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还应按并购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作为并购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交易的成败。以201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交易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财务能力评价体系来衡量财务能力,然后实证检验企业的财务能力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能力越高,越有可能采用现金进行支付。说明企业经营业绩较好,通过自身经营获得的现金流比较充足时,会优先选择现金进行支付,减少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并购成功的概率。研究结果从财务角度丰富了并购支付方式的相关文献,并且为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合理选择支付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去年,随着全球并购行动达到了网络时代以来令人目眩的程度,市场尽情狂欢.好像又回到了1999年。起草协议的银行家和律师为并购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已公布的并购协议总额达到了约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60%。这种情况可能大大超过了华尔街最乐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并购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寻求扩张的最主要方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并购后公司价值超过并购前的价值。然而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财务风险,包括价值评估风险、融资与偿债风险、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等。如何了解掌控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3.
近看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全球企业出现了并购的新浪潮.众多企业通过兼并、并购和联合等方式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并购重组之风促使2万多家企业参与并购,转移存量资产这上百亿元人民币。而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的FC业务则敲响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乐章下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能力理论述评1.企业能力理论的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掀起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这次并购浪潮的特征是:混和并购取代了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主流。据统计,1926年一1930年间(即第二次并购浪潮),横向并购占全部并购的67.6%,混合并购占27.6%;到了1966—1968年间,横向并购只占7.7%,而混合并购却达到81.6%。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造成企业能力的分散,无法达到多元化经营的预期效果(即分散经营风险,获得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相反却大大的损害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随后许多企业纷纷回…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中的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是企业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首选方式,也是进行行业内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十几年的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企业并购活动日趋频繁,战略投资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企业并购的目标更多地着眼于长期发展的目标,以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短期的投资回报。在企业并购中,如何对目标公司进行合理定价,以成功地达到收购目的,成为并购中首要的财务决策问题。根据企业并购类型的不同,本文将分别介绍投资型并购和战略型并购中的目标公司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并购成为企业扩大发展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企业并购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并购前的估值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以及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风险一直贯穿着整个并购过程。文章分析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现状,并针对并购交易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企业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人们习惯将兼并与收购一起使用.简称并购。根据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及所生产产品的上下游关系,可以将企业并购活动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二类。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并购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兼并、收购及接管等所有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的行为。并购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过四次并购高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又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并购失败率较高。实践证明,并购既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又存在着商业风险。因此,对并购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韩平肖 《新资本》2011,(3):68-71
人力资源因素是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据2011年3月28日《上海证券报》报道,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并购市场也日趋活跃,特别是国内企业整合的意愿大幅上升。汤森路透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的总并购金额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第一季度截至目前,中国的并购交易已超过同期的历史最高水平,并购总金额  相似文献   

20.
窦丁 《上市公司》2003,(2):24-26
2002年是中国入世的第一年,与往年隔岸观火般坐而论道不同,全球并购的刀光剑影正在渐行渐近,强劲地调整着中国企业的资本战略和经营形态。而国内蛰伏已久的行家里手们也在摩拳擦掌,颇有跃跃欲试之意。从全球并购研究中心根据美国汤氏统计(Thomson Investor Network)和其他资料综合而评出的全球十大并购事件观之,2002年的全球并购大势有几个值得中国业界关注的特点,相与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