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的战略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所谓生产性服务(P r o d u c e rServices)是指专事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中间投入,提供中间产出予生产者的服务。生产性服务的目标顾客是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与用户。生产性服务的与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消费者服务业以外的所有服务业(Hubbard,1982)。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广泛区,间模糊,陈列部分内容见表1。生产性服务是国民经济的引擎人们习惯于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实施精益化与资源外取的副产品,其实,生产性服务业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真正引擎(William …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引致需求和企业服务外包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也表现出集聚快速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用于满足商务和政府需求的服务,是为其他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广义上,服务业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为终端消费品为消费者所用,像食品杂货零售;另一类作为原料消费品为生产者所用,像管理咨询业、广告业和计算机系统设计业务。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和政府强调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该文基于苏沪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性影响的差别,认识到生产者服务业已经是制造业发展的"短腿",江苏省应扎根先进制造业,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积极发挥生产者服务业对于制造业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并基于截面数据,对中国和13个OECD经济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部门结构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OECD经济体相比,中国国民经济及其三次产业中的物质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大,而服务性投入(即生产性服务)消耗相对较小;大多数OECD经济体生产性服务的将近70%都投入到了服务业自身,而中国生产性服务的一半以上则投入到了第二产业;中国与OECD经济体的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影响力系数都较小,但后者的感应力系数高于中国,表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不仅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应有的带动作用,其本身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也不大。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距不只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社会诚信、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制的约束。因此,打破市场垄断、理顺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政府行为以及打造诚信经济,应该成为政策制订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薛莲  黄永明 《经济地理》2011,31(8):1308-1312
产品内分工影响服务贸易的基本途径是服务外包;基于11个OECD国家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和服务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一、发展现状所谓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1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的行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等等。通常将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要素的行业称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将以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其服务的产品不是卖给消费者,而是卖给生产者,其中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科技教育产业等行业。评价一个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需要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6项指标,对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作出了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四县(区)近200个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对经营环境和生产性服务供给状况的评价,剖析了其生产性服务需求。以此为基础,提出要注意优化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全面优化生产性服务,着力促进市场化的生产性服务优化供给;要瞄准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意引导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惠及面;要注意引导和激发中小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以东部地区为重点,针对服务供给主体的不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陈丽娴  阳扬 《财经研究》2023,(3):140-154
作为制造业重要的中间投入品,生产性服务业在地理空间形成关联关系是否有效解决了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对服务要素需求的痛点呢?为此,文章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中国2004-2020年两两省份间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并手工整理获得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异地投资子公司数量的指标,构建理论和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具有较强的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带动效应,主要是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和计算机软件等细分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企业异地投资。(2)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是通过提高省份间服务要素投入的途径来促进企业异地投资;且省份间交通连接和信息技术联通水平越高,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发挥的正向作用越明显。(3)异质性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异地投资制造子公司,以及对技术密集型和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丰富了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木西  崔纯 《当代经济研究》2013,(12):28-34,93,2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罗默(1990)"内生技术变动"模型进行拓展分析可知,在均衡状态下作为中间投入部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收益递增,能够使得最终生产部门的装备制造业也呈现出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分工承接装备制造业的外包,可以降低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还可以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本和其他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其生产效率。然而,目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所起的作用较小。因此,我国需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是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细化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从工业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工业尤其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巨大,是构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洛阳是我国“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制造业基地,而且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研究目前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助于理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思路。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洛阳市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四个指标,对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以期对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进行了阐述。众多企业总部集聚能够产生强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为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能够加快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同时,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企业总部的集聚会受很大的局限,尤其是企业总部集聚后的发展将面临诸多问题。二者的发展,互为外部经济。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脱胎于制造业,但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不足,导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文章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1997-2009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出这一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用面板计量方法考察了装备制造业规模和交易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垂直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但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并没有促进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相反,财政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在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优势行业发展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符合首都资源特点和城市功能要求,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满足企业和组织进行进一步生产和服务活动产生的中间需求所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并非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服务的行业。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所提供的是具有较高的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五类行业。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视角的服务外包理论及实践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其理论研究已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突破服务外包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沿着生产性服务业这条主线,将服务外包的研究领域拓展到第一、二产业内部,通过大力发展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阐述服务外包的演进逻辑,提出服务外包演进的理论框架,并运用第二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外包实践来佐证所提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基本内涵(一)现代服务业的内容界定和特点。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如金融保险、商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教育和保健服务,通讯服务等高增长和占主导性的服务部门;网络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新兴服务部门,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新经营方式改造过的传统服务部门。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是“三个高、三个新”。“三个高”,就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这是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地方。“三个新”,第一是指…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介于消费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尚不具备竞争优势.本文选取2001~2011年的数据,利用TC指数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