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 关于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钟书华在来稿中论述了几个主要的理论问题:(1)发展战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识论根源,是哲学、横断科学、经济学、工程技术四个理论体系的融合统一。(2)战略目标:抉择的依据。它是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有关法令、政策;全国和世界的经济格局及发展趋势三方面的综合反映。(3)战略步骤:主要矛盾转化的时间序列。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以下三阶段: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这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故应注重阶段性分析。(4)战略措施:“多管齐下”的客观必然性。地区经济活动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性,要求战略措施不仅有系统整体行为,还要有相应的子系统行为和各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利益看我国地区的不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安 《开发研究》2004,(2):14-15,44
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 ,但也带来区域差距扩大。出现地域性差距除既有经济基础等因素外 ,主要是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 :各地区制度非同步安排造成发达区域“先行者利益”优势 ;区域垂直分工体系下造成欠发达地区的双重利益损失 ;区域要素收益率差异造成区域差距扩大格局。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面对中国在新的经济格局重要地位,我国企业该如何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遇,调整方向,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答案是战略成本管理.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设原理为依托,简单介绍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多战略组合的战略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趋势的发展对第三世界的影响。70年代,美国的经济开始衰落,西欧日本经济日益上升。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出来。这时期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主要放在重点战略地区,中美洲尼加拉瓜、亚洲阿富汗、非洲安哥拉的内战,中东阿以冲突,黎巴嫩内乱,及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  相似文献   

5.
<正>冷战结束这一划时代事件使国际政治结构和经济秩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利益格局和发达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经济利益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时期的对外战略已让位于通过确保经济利益维护安全利益的新战略.上述变化正是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矛盾和斗争加剧的大背景.本文即在这一背景下,展望新世纪国际贸易秩序的框架结构、特点及其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亚太地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及拟采取的对策.一、冷战结束带来的深刻变化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矛盾斗争的加剧是在前20年国际贸易格局变动、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更是9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发生剧变的直接产物.冷战的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亚太地区进入了以相关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和地区战略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格局大变革时期。作者从环境变化、力量变化、趋势变化和秩序变化四个方面分析这一格局变动。在环境变化方面,亚太地理范围的扩大和行为体的增加、行为体之间互动方式的变化,使得亚太格局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多元复合结构"特征。在力量变化方面,中美、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日本从长期重视经济力量的作用转为愈来愈重视发挥安全力量的作用,而美国则从长期倚重安全牌转向更加重视经济牌。在趋势变化上,一方面,未来亚太地缘政治变化的关键取决于中美战略互动,而与中美战略冲突的可能性相比,中美走向战略妥协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未来十年亚太地缘经济格局走向部分整合的可能性较高。就长期趋势来说,地缘政治变化将是温和的,而地缘经济演变将是强劲的,后者会更多地影响前者。在秩序变化方面,驱动亚太秩序演变的经济逻辑将进一步强化,霸权秩序的成分会进一步下降,秩序结构更加平面化,平等性上升,合作性增强,与地区格局的变化相适应,亚太秩序将呈现为多元复合的地区共同体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前京西南地区普遍处于战略转型期。顺利实现该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京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变北京城市“东北重、西南轻”的城市空间格局,缓解并逐步消除区域“马太效应”,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开辟新的更加顺畅的通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伟大中国梦的合理延伸,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两大工程”(洋山港和杭州湾大桥建设工程)的建设不但改变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发展格局.而且将改变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两大工程”,即洋山港和杭州湾大桥建设工程。两大工程的建设不但改变了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发展格局,而且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因此,相关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两大工程直接影响的分析,而是要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背景,以组织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区域化为发展趋势,按照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集聚与扩散两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领域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协奏曲中的重要篇章,"冰上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冰上丝绸之路"通过的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资源,为中俄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将会进一步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为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得亚洲国家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路径等诸方面,但是此轮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主要动因仍缘自亚洲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设计思路和增长动力部门变化等标准,可以大致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方向划分为三类:转型版、升级版和延续版。此次亚洲国家战略调整的"集体行动"将有可能对地区经济格局以及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洋山港和杭州湾大桥建设对环杭州湾地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山港和杭州湾大桥建设将对浙江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两大工程的建设地点——环杭州湾地区的影响则更为直接和深刻。不仅将改变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发展格局。而且将改变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有着非常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其特点是中国广袤的版图不仅使其位于亚洲中心而且处于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它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利于对外,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得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和资金,同时它也有利中国经济向海外拓展和进出口贸易大规模展开;它西可直接与中亚中东地区交往。这一地区的国家不仅是我国长期以来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经贸投资增长的格局,20多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积极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努力发展对华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技术转移,使东亚地区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经济区域化势头的方兴未艾,东亚经济迈向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有关国家和地区已开始了实质行动。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走向,深刻影响着未来东亚经济的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16.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化解与半岛走出冷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二次朝核危机是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系列危机的新高潮 ,根源是冷战状态。危机的背后是半岛走出冷战的历史要求。这一进程必然伴随着危机、动荡和风险。半岛走出冷战意味着地区战略格局的改变 ,而朝核危机的解决可能是走出冷战的开始。半岛现有格局是一个地区性战略稳定 ,但其作用已发挥到尽头。“北京会谈”拉开了多边解决朝核危机的序幕。与此同时 ,爆发战争的风险也在上升 ,危险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在朝鲜半岛有多重战略利益 ,首要和核心利益是保持半岛和平稳定。中国应在化解半岛核危机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一个新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推动半岛和平走出冷战。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即开放格局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太平洋地区多数国家与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这一区域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关系与区域化发展趋势。这种发展与变化将不仅打破这一区域原有的经济格局,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发展,而且将改变整个世界力量的对比与布局,使西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与大西洋欧洲国家一并成为世界两大经济中心。一、亚太地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与新的经济关系目前,正在形成中的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体系与经济关系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统计分析法和ESDA-GIS方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市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格局总体变化较小,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各大经济区,东部靠近海岸一线发达西部远离沿海一带落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减小,均衡性增强;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增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高值集聚特征明显,但有弱化趋势。基于区位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区的集聚扩散效应和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