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旅游归来,总不免在社交平台上对自己的旅游体验分享一番,并从这种分享中收获显著的幸福感。为什么分享旅游体验可以带来如此显著的幸福感受呢?文章立足于旅游后阶段,着眼于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的现实场景,聚焦旅游体验分享(价值型vs.操作型)对旅游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问卷调查和情境实验的数据分析表明:价值型(vs.操作型)的旅游体验分享能够激发更高的旅游后幸福感和旅游者自我发展;且旅游者自我发展中介旅游体验分享对旅游后幸福感的影响;而分享反馈(较多vs.较少)会对旅游体验分享的后效产生调节作用,较多(vs.较少)的分享反馈能够强化旅游体验分享对旅游者自我发展及旅游后幸福感的影响。文章探索了旅游后阶段分享旅游体验的幸福效应,阐述了旅游体验分享作用于旅游后幸福感的理论基础、逻辑路径,为有效提升旅游后幸福感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体验研究中,游客满意度一直是个重要问题,游客满意度影响积极口碑、忠诚和重访.目前,游客满意度研究主要以期望-不一致模型为基础,认为满意是期望与不一致的函数,而没有从期望-不一致模型的适用条件、旅游产品享乐消费的特点出发,考虑使用该模型测量游客满意度的效度问题.文章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对游客满意度的测量并不满足期望-不一致模型的前提条件,即预测性旅游期望并不总是存在.游客满意度与在场体验阶段的互动、所得收益和所做牺牲的比较、对相似产品消费经验的比较有关,而不只是表现与预测性期望相比较的结果.尽管已有研究使用其他方法测量游客满意度,但并未触及游客满意度问题的核心.研究认为,对游客满意度的测量理应测量对体验的满意度,测量旅游者的情感体验,而不只是对产品物理属性和服务质量的测量.将使用移动技术获得的实时情感数据与访谈相结合,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或企业了解旅游者在自然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进而有效地设计、管理体验,保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侯越 《旅游学刊》2006,21(2):62-66
近年来在影视作品引发下,韩国大众文化产品在日本广泛流行,形成"韩流"现象,并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往韩国旅游.现代大众旅游业中,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是引发游客产生出游欲望的重要因素,而影视表象则促进了游客对于目的地集合性关注的形成.表象的特征是替代性与再现性,亦即具有非实在性特征.韩剧虚构的表象世界在与旅游地形象的重叠、交织下得以有形化,从而获得自身的空间性特征.影视旅游中游客通过亲身参与所产生的情感移入,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影视作品所描绘的理想世界的融入.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①.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展,而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创新.其核心是全行业中全要素的整合,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全方位的游客体验.  相似文献   

6.
张言庆  寇敏  马波 《旅游学刊》2012,27(2):94-100
邮轮旅游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受到产业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国内对邮轮旅游市场的研究比较匮乏,所能提供的有关邮轮旅游市场需求特征的信息很少.文章全面检索了国外邮轮旅游市场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文献统计分析、主题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国外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大量出现是在2000年之后,全部为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邮轮游客基本特征和市场细分、邮轮旅游动机、邮轮旅游决策及影响因素、邮轮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就未来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研究和业界实践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钟洁 《旅游学刊》2012,27(8):95-103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合理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谱系.  相似文献   

8.
世俗的朝圣:西藏旅游体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对西藏旅游体验具体的微观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通过对西藏旅游者的深度访谈,来探讨他们的旅游体验。游客往往将西藏想象成一种神圣之地,西藏的旅游体验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神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游客对自然、宗教和藏族人的体验上。西藏纯净的自然可以净化游客的心灵,让他们联想到远离喧嚣的生活。西藏的寺庙和朝拜的信徒营造出一种虔诚而神圣的氛围,让游客内心备受震动。看到藏民的执着和虔诚,游客心中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藏民淳朴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更让游客感到一种自己社会所缺失了的真实。西藏的神圣不在于游客对其宗教的信仰上,而在于其社会文化意义,西藏提供了游客日常生活所缺失的自然与人文,满足了游客的精神需求。西藏的旅游体验与其说是宗教朝圣,毋宁说是一种世俗的朝圣。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必定会成为2008年全球体育与旅游热点,届时,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将会涌入北京,北京的旅游产业将如何应对?此次北京奥运旅游接待工作不仅是对奥运会的支持,更是对北京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李宁 《西部旅游》2022,(18):106-108
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民众旅游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被动的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开始追求具备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因此,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江苏苏州,需要从游客角度出发,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重新审视和设计景区要素,重新设计具有较强体验感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建构符合当前体验式旅游发展需求的景区规划新模式。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体验式旅游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旅游景区体验设计的原则,探索以体验式旅游为导向的苏州景区规划设计策略,旨在增强苏州景区的体验感,为我国同类旅游景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学旅游成为一种受大众关注的新型旅游方式。许多旅行社在对研学旅游的认知方面还有不小的偏差,加上市场的多元化,没有给游客带来良好的个人体验,这也是研学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难题。本文就南昌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的研学旅游发展方向及策略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体验经济是服务型经济的延伸,旅游业作为面向大众服务行业,在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游客对景区的感受。当前,体验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并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简要阐述游客体验式旅游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意义,分析了河南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并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省红色旅游开发进行相关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沉浸式旅游演艺发展势如燎原,相关学术研究却较为滞后,与现实发展不相匹配。除此之外,以互动性和参与性为特点的沉浸式旅游演艺,其具身性是影响游客在地体验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具体维度也需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以具身理论为指导,通过游客身体、感知和情境因素构建沉浸式旅游演艺体验质量评价;以网络评价为分析文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对沉浸式旅游演艺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游客对旅游体验质量较为满意;游客对具身参与和体验情境维度的评价较好,而对产品感知和服务感知的评价处于一般水平;IPA分析结果显示演艺内容要素处于重点改进区。本研究拓展了旅游体验质量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具身体验的研究情境,并为沉浸式旅游演艺的品质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实践问题逐渐发生质变,核心矛盾已经从单纯的“旅游吸引力”转换为更加复杂的“旅游体验质量”问题.成熟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不仅关注游客规模、旅游收入,而且关系自身提供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此同时,还关注旅游者体验的满意度评价和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全过程.文章将时间地理学中的时空路径概念和旅游体验中的两极情感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情感路径”(TEP)的概念,试图打开旅游体验情感的黑箱.通过“旅游情感路径”概念模型的提出,尝试构建一种定量化、过程化和可视化研究旅游体验情感的新方法.以世界著名主题公园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地,以时间地理学的时空路径为研究工具,采用手持GPS设备获取旅游者时空行为轨迹信息,辅助以日志调查方法获取旅游者消费信息、情感量化信息等,将旅游情感体验过程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时空路径分析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结果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情感体验各节点的愉悦度与总体愉悦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基于旅游情感路径的实证数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第一印象区”的新理解,指出第一印象区的空间范围取决于具体案例地旅游者第一印象建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旅游者游程覆盖的区域都属于第一印象区.研究结果能够为旅游景区产品调整、改进和精细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并在优化旅游者时空行为和提升旅游者体验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带来,旅游体验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而在旅游结束后,如何让游客对这种体验有深刻和生动的记忆则是尚未被重视的问题,这种关于体验的记忆将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以及未来旅游地的选择决策.文章对在中国旅游情景下影响旅游体验记忆的因素进行探索,尝试去填补有关旅游体验记忆两要素再现性和生动性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通过对国内5大旅游城市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48份,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愉悦感、新奇感和参与感对旅游体验记忆的再现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愉悦感的影响最大,新奇感次之,参与感最小;只有特色化对旅游体验记忆的生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旅游体验记忆的再现性对生动性也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创意旅游(Creative Tourism)最先是由新西兰学者格雷·理查德与克里斯宾·雷蒙德在2000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文化或技巧,激发自身创意潜能,拉近与当地居民距离,进而深度体验目的地文化氛围的一种旅游产品。2006年,国际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也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生的、可直接参与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艺术以及独具特色的象征性文化,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增加体验。我国学者厉无畏  相似文献   

18.
董培海  李伟 《旅游学刊》2016,(11):128-137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生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重点关注旅游体验乃至旅游本身的符号意义.研究认为,旅游符号研究不仅推动了旅游研究的理论原创,促进了旅游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极大地扩展了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随着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虚拟旅游、云旅游等活动不断涌现,实地旅游场景数字化趋势显著,有效地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体验需求。文章收集332名体验过虚拟旅游的游客的数据,对虚拟旅游与游客行为意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在虚拟旅游中的存在感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通过虚拟旅游增强游客到实地旅行的意向。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在发展进程中,需注重游客的旅游心理、感受与体验;而游客的旅游体验则为旅游景区得以生存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本文基于体验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从多方面探讨了旅游景区管理有效模式,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