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目的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合理确立董事会与行长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业绩确认制度,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班子薪酬制度,从而保证银行决策的科学化,最终维护银行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经营机制不健全 尽管各类中小商业银行大都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相互制约的现代商业银行架构,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能力不足,且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各方职责不够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以致因内控不力而引发经营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一)“三会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三会”制度,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有的尽管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没有建立董事会、监事会领导下的专门委员会等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银行的法人治理是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权责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防范商业  相似文献   

5.
张云峰 《银行家》2012,(6):56-59
正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快速成长,传统的风险管理概念无法涵盖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全部理念与实践,风险治理(riskgovernance)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是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股东、监管部门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银行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和沟通等方面做出决策的原则、策略和机制,重点是指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方面所形成的监督与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及意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指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德国监事会制度生成及演进的路径。在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权逐渐转移到董事会手中。为了在经营中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监事会作为一种监督制衡机制得以产生。在德国监事会制度变迁过程中,依存一定的历史路径,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不断的博弈,最终由国家主导,在监事会中确立了劳资双方代表人数均等以及银行代表、独立监事共同参与的机制,实现了监事会从机能到结构的创新发展。根据德国监事会制度演进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监事会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斌  赵洁 《上海金融》2004,(5):55-57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机制,既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又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约束,以实现其治理目标。本文试图把公司治理的一般原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结合起来,提出商业银行应树立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建立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以顺应新经济趋势,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治理效率,促进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发挥银行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公司治理机制的依据 1.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需要.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各参与者之间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得到有效制衡,从而使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匹配.要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事实上,商业银行资本金比较低,无论是股东还是经理都有较大的投资冲动,因此,需要对银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监管,减少过度投机行为;需要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即一个完善的权利制衡机制,以保证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保证将优秀人才选派到合适的管理岗位,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欣 《浙江金融》2004,(12):23-24
金融改革10多年以来,我们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商业银行逐渐摆脱政府行政干预,依法自主经营经营、自负盈亏,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称性分布,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把商业银行高效率的现代金融企业.而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克服代理人问题.最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内部权力机构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改进,但是,有迹象表明,商业银行经营的代理人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向内部人控制问题升级的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股权比较集中,表现为国有控制或家族控制.这种独特的背景决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监事会与董事会、经理层系出同门.使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监事会实际上是橡皮图章,考虑到与国际接轨,我们又把目光投向市场经济国家中运作比较成功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了优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即优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必须引入"金股",构建多元化股权,激发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的关注与监督;必须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各方关系,确保分权制衡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效率和制衡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传导机制与数据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早期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集中于讨论商业银行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目前则对前者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较为侧重.本文从公司治理的主要方面,包括内部制衡关系、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以及信息披露等角度,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的传导机制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各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佐证了本文的有关论点,即较小的董事会规模、适度的监事会监管、不平衡的股权结构(集中或者十分分散)以及较强的管理层激励对于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三权分立原则,对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权力制衡效果分析。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公司治理实践,均发现:我国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未带来预想的有效制衡。董事会决议体现经营管理层意志,股东会决议体现大股东(或主要股东)意志;中小股东在董事会、股东会难有话语权,利益难以保障;监事会大而全的监察功能,实难实施等。本文建议根据股东人数规模,采取不同的决策模式,同时赋予监事会相关权力,从而实现均衡的三权分立与有效制衡。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的终极目的并非权力制衡,而是保证公司决策科学。目前,村镇银行的"三会一层"已初步规范,基本都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组织架构日趋完善,但距离实现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决策科学还有一定空间。村镇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通过积极向主发起行寻求帮助、完善决策机制的组织架构、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的能力、增强高级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科学决策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资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制度缺陷,如政企没有完全分开,缺乏经营自主权,国有产权严重虚置,内部人控制较严重,以及权力缺乏有效约束等。提出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思路,如国有资本法人持股,强化国有产权约束;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地对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狭义上讲,公司法人治理的实质是公司所有与经营管理之间的权利分配与监督,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组织结构,公司权利尤其是控制权的制度安排和权利制衡是其核心所在。从广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不限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限于股东对经营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包括对股东、债权人、雇员、社区和政府等在内的社会责任问题。这里,我们讨论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的形式和手段,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以及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为核心,构造一套科学的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监督、激励和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财政监督》2005,(4):56-57
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分层级的关于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之间权利分配和权利行使、利益分享、相互制约的一整套制度契约和组织安排。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表面看,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但从实践上看,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董事会、监事会由大股东操纵,  相似文献   

19.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企业在改组后虽建立了"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但人员和机制依旧,经理人和董事会重合,监事会形同虚设,外部约束十分弱化,企业会计的行为直接受制于经理人的利益偏好,无法真正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鉴于此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的三级制衡体制。2.明确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责任人,强化约束机制。过去人们常把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未能找准其实质根源,治理效果极不明显。其实大多数造假行为都与企业的主要领导有关,他们受个人利益驱动,指使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进行各种造假活动,而会计人员大  相似文献   

20.
规则体系:银行治理的实质《孟子·离娄章句上》开篇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其义是指:规则是成方圆、正五音、治天下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前提。由此可见,银行治理实质上也是一个规则体系。2002年6月4日,央行发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指出,“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