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是大力推进"三农"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保证为此,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不足之处,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是继续吃着极度低廉的劳动力这"美味蛋糕",还是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变目前这种劳动力过于低廉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一种无法阻止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资本论》虽未直接提及"人力资本"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本文试图从劳动力概念、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三方面阐述《资本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并揭示其对现实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1980~2010年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虽然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从在长期来看,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以亿计,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始料不及的"民工荒"的出现彻底粉碎了这一幻想。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方面的缺陷和障碍,是导致"民工荒"的根本原因。因此,合理恰当的劳动力转移制度亟待制定和实施,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从制度和文化的角度探析我国"技工荒"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就业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今后一个时期,这种变化还将继续。我把它归纳为五个转变:供给: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一方面,我们依然面临巨大的劳动力总量压力,至少在"十二五"期间甚至"十三五"还是如此。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形势发生误判。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确实正在逐步告别无限供给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不可小看了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观点: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志立 《企业导报》2011,(16):199-201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否,受劳动力最低工资变化的影响。分析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推动政府出台科学制定最低劳动力工资标准政策,对于保护弱势劳动者、繁荣劳动力市场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民工荒"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正>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1.传统的制度政策约束,妨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出台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种不同户籍,这意味着立法部门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相关规定,实行城乡隔离和分治。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此后便一直没有恢复。这种城乡区别的户籍制度大大扭曲了市场机制对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调节作用,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就业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平等的社会身份,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把劳动力当作一种经济资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飞跃,同样也形成了劳动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传统,但即使如此,这也只是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发展观转变的一个逻辑起点,我们对劳动力的认识还没有完成从资源到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尤其是文化素质状况,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文化素质的要求,不断探索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措施和办法,无疑对进一步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曹明 《企业活力》2011,(7):48-53
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河南农民工转移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农民工群体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新特点显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岗位、方式日趋稳定;河南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时间内,河南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转移流动就业的形式仍以流动型和定居型存在;"刘易斯拐点"的迹象即将显现;从长期看,到"十三五"末,河南农村劳动力供给将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二阶段。劳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劳动力的定义、什么是艺术修养、如何提高21世纪劳动力的艺术素养、劳动力艺术修养的缺失和不足、培养当代劳动力艺术修养的作用与影响等方面作出了分析,阐述了劳动力艺术修养是社会的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和新型劳动力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当前贵州劳动力市场供需现状进行了总量上和结构上描述。在此基础上对贵州对劳动力的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贵州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缺口拉大,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并存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贵州劳动力市场产生问题的相应对策,包括有从扩大劳动力需求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新情况,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巨大,但东部沿海某些地区出现了局部性的"民工荒"现象,劳动力变得尤为稀缺.虽然沿海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短缺,但农村仍有一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面对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如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实行标准化运作,联通供求信息,尽快消除劳动力在河北省不同地区、行业、所有制和城乡之间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规范劳动力市场服务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多以外出务工形式出现,"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转移存在结构性矛盾,以青壮劳动力无限供给为主的"候鸟"加"兼业"流动模式会因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传统劳动力转移模式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数据为基础,针对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估算,全面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存在的致因,总结了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特点,结合青海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论述了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途径,并为促进青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