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口气读了几十篇有关无锡尚德施正荣的报道,内心却憋屈起来,觉得不去见见施博士真的对不起《科技创业》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科学家” 笔者之前查阅了很多媒体采访施正荣的资料,无一例外的,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会称他为“博士”。这就令笔者很困惑,有博士学历的企业家这么多,为什么只有施正荣才被称为博士呢?等我见到了施正荣以后,这种疑惑便烟消云散了:施正荣的身上丝毫没有商人市侩的气质,相反,他文质彬彬,着装整洁文雅但不华贵考究,  相似文献   

3.
尚德和施正荣的成功启示里,就科技创业而言,我觉得就是标题上这句话:要看远些再远些。施正荣把太阳能发电这个概念带回无锡的时候,肯定是看好的人少,看坏的人多。大家都习惯性只看自己身边眼前的市场。因为那时这技术太先进了,而且投资又大,懂的人又少。这不但对施正荣是个大考验,对我们创业中心、科技局和高新区都是考验。记得当初我们是到处调研,甚至去参加有关太阳能的专业会议,去国外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求证太阳能的市场前景。当然,现在已经证明成功了。成功启发我们:创业在立项、创业、投入中,要尽可能地具备前瞻性,这样可能风险大…  相似文献   

4.
个人单打独斗的创业路径其成功的难度很大,施正荣是非常非常幸运的成功实践者.其实,优势互补的团队充分发挥组合潜能,肯定优于个人创业.这个时代无疑是团队主义的时代.而中星微团队则几近完美地演绎了团队成功创业的创业路径,他们创业开始前就将团队放在了首位.如此精心网罗的完美团队有最先进的理念和企业成长机制,企业打不散、垮不了,而且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想给大家讲一位义工的故事。当尚德结束在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征地进入高新区后,中心却迎来了首位义工。这位义工在创业中心认真负责地工作了半年,从整理资料到各项工作,只要能插上手,她都认真去做。那段时间,创业中心的气氛格外好,长期以来做着创业服务的同志们,在这位义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服务的真谛。大家在相处中、沟通中,在共同对创业者的服务中,不但进一步懂得了服务的内涵和重要,更懂得了爱和感恩。这位义工的故事现在应该赋予更深更意味深长的意义了,因为这位义工就是尚德施正荣博士的太太。分享施正荣:创业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6.
照新闻上这个博士生为自己辩解的话,好像自己不假冒伪劣就不能生存似的.照我们来看,这个博士生的行为不叫创业,创业应该是一种创新行为,假冒绝对不是创新.一个人创业肯定不是今天干了明天就准备不干了,创业绝对是一个长期行为,不是短期行为.光这一点,就不符合创业的要求和范围.所以,这个案例中的行为是不属于创业的,如果硬要说他是创业,那绝对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创业一定要有大目标,具有长期性,长远打算,创业是一种长期行为,这个博士他不属于创业,只是想通过造假为自己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罢了.……  相似文献   

7.
同无锡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桂涛聊天,突然发现相对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孵化器,无锡创业中心通过对自身招商工作的重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成长路子。而无锡创业服务中心自始至终重视的招商,都把目标和对象锁定在好项目、好技术、好团队上。这样一说,好多以前颇费思量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了。比如说到尚德太阳能的成功,很多孵化器领导条件反射般的回答都是无法拷贝,从施正荣的可遇不可求,到太阳能技术的超前稀有,到政府支持力度之大等等。反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事情好,值得惊喜,但不好学,无法拷贝。我们习惯于自己把自己导入某个误区,然后…  相似文献   

8.
尚德和施正荣的成功告诉创业者一个道理:创业是一项充满风险、成功率很低的事业,在决定创业的时候,首先要选择好自己的创业地。地方、环境对创业成功率的影响也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但尚德的成功,无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无锡创业服务中心、高新区这么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发展中不断加强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服务水平,对创业者、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极大推动力,使我们深感自豪。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得益于高新区长期来形成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使无锡高新人不但有着强烈的发展紧迫感、工作责任感,还有着对创业者、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9.
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应用光伏技术使中国成为一个发电厂,这也使他成为亿万富翁。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使太阳能发电变得和传统电力一样便宜。  相似文献   

10.
要素一:健康坚毅的创业理念   案例50多岁的方策几年前还是名下岗工人,现已成功转型为合资企业老总.创业之初他以为,自己有相关技术背景,只要解决了资金就能创业.然而,产品试验成功后,他却经历了个漫长熬人的过程.因为,国内不少客户十分迷信国外产品.最艰难的七个月里,每天送出无数样品,每月7000元开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几次想到了放弃.   ……  相似文献   

11.
创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阶层,只要有一颗勤劳、执著、坚强的心的人都可以创业.   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节能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有着这样一位创业者,数十年如一日奉献在节能事业上.如今退休了,该享福了,他却仍旧放不下操劳了半辈子的事业,又来到创业中心继续干着他的老本行.他就是宁波市科技园区新特节能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惠龙,年过花甲的周惠龙仍有着青年般的创业激情.   ……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企业家是伟大的,中国人的创业能力在世界是排前端的。施正荣、任正非、柳传志……他们留下清晰的时代足印……正是数以千计这样的企业家建立起来的具有过激影响力的企业,让中国人感到自豪,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可能。——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评价这一代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并认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克服浮躁情绪,认定方向不放松;其次要提高研发能力,后一点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很欠缺。  相似文献   

13.
他说创业之痛,却痛得快乐,听他讲创业故事能被他爽朗笑声中的快乐感染.   他说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知道你的未来是什么,那么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不断用创新来营造一个梦想.   他说他很喜欢现在从事的行业,他说他从没有后悔过.创业多么艰难、路程如何漫漫,因着未知的意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发言:   有人说,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创业!因为创业意味着无穷的机会,意味着一夜之间可能身家过亿.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创业!因为创业的成功率极低,因为创业过程中的折磨让人“痛不欲生“.……  相似文献   

15.
江小枫大学毕业后到广东谋发展,经过一番周折,他在一家大型饮料厂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在走南闯北的推销过程中,江小枫发现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元素、甜味素等的绿色果蔬饮料非常走俏.他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相似文献   

16.
“平实、亲和“,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如果不知道刘晓露就是华平的主要创立人,我想我不会留意到身边的他有什么与众不同.深陷却炯炯有神的眼睛,是创业的艰辛与风霜给予他的写实,略显张扬的表情,印证了一份阅历与练达.……  相似文献   

17.
之前接触过一些国内的创投公司,大多是概念强于操作.当拿到翱科公司的简介时,翱科集团执行总裁吕谭平不平凡的创业历程跳进我的视线:1981年他从英国返回香港开始了创业之旅,做IBM香港代理;几年以后,又以一个创投公司冲出江湖.这是一个不可重编的"创业神话".  相似文献   

18.
大连一位读者朋友在来信中提到他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创业,但听说公司注册资本最低要10万元,自己手头又没那么多现钱,一时不知道创业之路从哪里开始.  相似文献   

19.
高涨的创业热情与畏难情绪、渴望成功与害怕创业失败、羡慕他人创业成功与不自信、复杂创业动机与茫然情绪等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常见的矛盾心理,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化解这些矛盾心理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有效途径化解这些矛盾心理,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0.
"创业家园"网站创始人吴明华,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创业,至今已3个年头了.期间,吴明华体验了创业的甜酸苦辣,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作为"过来人",他提醒大学生创业者注意规避以下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