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1、严格挑选亲鳖。亲鳖最好选择8—9龄大鳖,在华中地区至少要选6龄以上的鳖作为亲鳖,个体重应在1.5—3千克,因为亲鳖个体大小直接关系到所产卵的质量,进而影响稚鳖、幼鳖的质量。亲鳖要求外无损伤内无疾病,体格肥满健壮,体态正常,裙边肥厚不下垂,行动活泼,动作敏捷。亲鳖雌雄搭配比例为4∶1。一亩面积的亲鳖池,控制数量在400—500只,总体重不超过500公斤。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不断选育良种。养鳖从业者要选择生产性能优良的鳖为种鳖,并按亲鳖的要求进行培育,以巩固和发展品种的优良特性。雌鳖体重达600克左右已性成熟,能产卵、孵化,但初产的雌鳖体质一般较差,且产卵量少,平均卵重4克以下,受精率也低,不可作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一些养鳖专业户越冬期发现亲鳖上浮水面后逐渐死亡的现象。我们通过解剖、分析,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 一、外购野生亲鳖内伤过重 由于大部分亲鳖都是外购野生鳖,且因为捕鳖方法的局限,有些野生亲鳖当时看似健壮,实际上有很重的内伤。还有的是运输时群堆集装,互相挤压咬伤。这些带伤的成熟亲  相似文献   

4.
<正> 养鳖池捕捞鳖,一般在秋末冬初时进行。此时气温较低,鳖的活动能力减弱,利于捕捞和运输,同时便于选择后备亲鳖。  相似文献   

5.
<正> 从雌鳖产卵到稚鳖破壳而出,这段时期称为鳖卵孵化期,搞好鳖卵孵化,提高孵化率是中华鳖人工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怎样提高鳖卵孵化率呢?其技术关键如下:1、搞好亲鳖培育。选择雌鳖个体1公斤左右,雄鳖0.5公斤以上,身体健  相似文献   

6.
<正> 在亲鳖越冬期间,常发生亲鳖上浮水面后逐渐死亡的现象,造成损失,影响效益。这可能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所致。因素之一:亲鳖内伤重。这部分亲鳖都是外购野生鳖,由于捕鳖方法的局限,有些野生亲鳖当时看似健壮,实际上有  相似文献   

7.
<正> 冬眠前的饲养管理是指雌鳖产卵结束至亲鳖冬眠前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这段时间是雌鳖增强体质,体内贮存营养,准备冬眠等生理活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鳖能否安全过冬,来年产卵量及受精率等问题。冬眠前的饲养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人工养殖的商品鳖价格一直走低,鳖苗的价格也一跌再跌,因而亲鳖养殖户几乎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只有从提高亲鳖产蛋率和降低饲料成本来提高利润。笔者通过几年的养殖,总结出几条提高亲鳖产蛋率、降低成本的技术要点。一、环境方面产卵场应设在安静、地势高、不积水的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混养模式及密度 根据养殖情况和要求不同,鳖、鱼混养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主养商品鳖套养商品鱼模式;二是养幼鳖育鱼种。当年越冬模式;三是育后备亲鳖套养商品鱼模式,四是主养成熟亲鳖套养鱼苗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工孵化鳖卵是提高鳖卵的孵化率,缩短孵化时间和提高养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养鳖场和养鳖专业户,最好采用鳖卵人工孵化的方法。 采卵:搞好鳖卵人工孵化,首先需要采集卵蛋。在亲鳖产卵季节,管理人员每天早晨都要到产卵场去寻找雌鳖产卵所留下卵穴,并在卵穴处做好标记,但不要急于采卵,因胚胎尚未固定,过早采卵,会产生振动而影响胚胎发育,待卵产出后8~30小时,胚胎完全固定,白色的动物极和黄色的植物极明显出现后,再开始采卵  相似文献   

11.
<正> 亲鳖在越冬期常出现大量死亡,造成大批亲鳖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营养问题。越冬后雌亲鳖比雄亲鳖死亡率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雌鳖产卵后没有进行很好的产后恢复,体质较弱,难以抵御严冬而发生死亡。2、疾病。雌亲鳖在产卵活动中会受体表损伤。最常见的是“红底板”,而有些养殖户爱给亲鳖投喂鲜活料,容易引发“红脖子病”,而鲜活料又很难投喂药饵,致使亲鳖带病越冬,而导致越冬期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 提高稚鳖成活率是人工养鳖的重要一环,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稚鳖的暂养。 孵化出的稚鳖要经过7天暂养后再入稚鳖池养殖。首先对出壳的稚鳖可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后再放入暂养盆中。一般水深3—5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稚鳖150只,从第三天开始投喂一些水蚤、熟蛋黄、蚯蚓等,也可喂专用稚鳖配合饲料,每天投喂量,鲜活饲料为稚鳖总重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80%的养鳖户是在自家庭院内进行亲鳖繁殖,出售稚鳖而获利。但随着1996年下半年稚鳖价格下滑,养鳖户的经济效益急剧下降,尤其是受暴利驱动于1996年上半年投产的养殖户,更是血本无归,严重影响了农民养鳖的积极性,针对这种形势,为帮助广大养鳖户拓宽养殖思路,早日摆脱困境,我们于1997年9月到1998年12月,在本县黎城镇蔬菜村四组陈姓户庭院内进行快速高产低耗养鳖技术试验,取得1998年生产商品鳖331.75kg,利润24507.0元,实现了庭院养鳖模式的新突破。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人工养鳖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为提高其经济效益,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减少鳖病的发生,在投喂鳖的饵料时,要注意“四忌”: 一忌投喂饵料不定时 定时向鳖池投饵,可养成鳖定时吞食的习惯;如不定时,则会影响到鳖的食欲。每天向鳖池投饵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9时,下午5—6时各一次。 二忌投喂量过多或过少 若投喂量过多,鳖吃不完,既浪费饵料,又影响水质;若投喂量过少,鳖不够吃,会造成鳖的生长缓慢。所以,投喂的饵料应适量,一般以鳖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  相似文献   

15.
<正> (2)病原体:根据蔡完其等(1995)的研究,上海病鳖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然而齐彩霞等(1995)在湖北省分离、鉴定的病原菌是气单胞菌(Aeromonas sp.)、产碱菌(Alcaligemes sp.)。因此穿孔病是多种病原菌的鳖病。(3)危害与流行情况:从稚鳖到亲鳖都会患病,  相似文献   

16.
一、亲鳖的管理饲养亲鳖的池塘应建在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地方,一般(3~5)亩,以东西向为宜。产蛋棚应建在池塘的北面,上面用石棉瓦盖好,以防漏水。产蛋棚的南边用水泥砌成斜坡伸向水面,供亲鳖爬上产蛋,蛋棚内可铺(15~30)cm的黄沙。亲鳖的密度为(500~700)只/亩,雌雄比为4∶1。每年4月下旬,水温升至24℃左右,经过越冬的亲鳖体质很弱,这时就应喂一些猪肝做诱食。每天早晚巡塘,发现死鳖及时捞起,以免亲鳖撕咬,传染疾病。待亲鳖恢复体质后,喂一些新鲜的,含高蛋白的饵料,如干净的死小鱼供亲鳖摄食。每隔一个月,可用生石灰月,可用生石灰(15~20)…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丰城市池塘生态养鳖发展迅速,养鳖面积达到2000多亩,总放养量达300万只,推出"中华生态富硒甲鱼"产品,达到富硒地方标准,成为一种营养保健食品。该产品经3-5年而养成,体色油绿,体表光亮,裙边宽厚,肉质细腻,野生风味十足,价格与野生鳖相当,比养殖常规淡水鱼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数倍,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8.
<正>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多种原因,食鳖数量增加,鳖价开始上升,到了九十年代初,由于高消费和不正之风的影响,造成了全社会的请客送礼风,虽大量捕捉野生甲鱼,仍供不应求。加上新闻媒介的报道,鳖有防癌、抗癌、治癌的特殊功效,在七十年代鳖和猪肉同价的基础上,造成鳖价直线上升,广大养殖户在高利润(暴利)的驱使下,加上误导,又大量高价购买亲鳖来繁殖,购买稚  相似文献   

19.
<正> 众所周知,鳖种(稚、幼鳖)是养鳖业的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调控,养鳖业的蓬勃发展,天然鳖种越来越少。人们所采取的自繁、自育、自养一条龙生产模式均利用了不同程度的集约化手段,导致鳖种质量大幅度下降,性状退化,抗病力减弱。再加上超负荷的利用有限水体、病原区系的相互流通,鳖病的相互感染,都成为鳖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机。故及时正确诊断鳖病,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将是今后健康养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2001年7月下旬,杭加湖地区一鳖场的稚鳖先是食欲减退,日摄食量比平时减少1/5左右,继而发病并死亡。尤以该场的4号稚鳖池为甚,7月20日死亡1只,7月21日死亡5只,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