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司治理也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文章在研判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督新走向的基础上,探求走出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困境和改革的思路,谋求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沈广斌 《董事会》2011,(9):108-108
进入新千年之后,一直以来承担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制度在日本和中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日本于2002年进行了商法改革,移植了盛行于欧美的独立董事制度,改变了百余年来以监事会监督为主的局面,开始实施"监事设置型"、"重要财产委员会设置型"和"委员会设置型"的可选择性治理结构。就制度变迁的趋势而言,监事会治理之路在日本还能走多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结合辽宁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监督的“独立性-积极性-效率性”逻辑内涵的一致性,设计了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调研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辽宁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但近年来治理指数呈上升趋势,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普遍高于民营企业,股权分散公司的治理水平较股权集中公司的低,样本公司监事会规模较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城源 《董事会》2007,(11):76-78
作为现代公司治理中重要的制度设计,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存,各自发挥其职能在我国当前国企改革中是可行并有其重要意义的监事会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司立法之初,监事会制度就被明确地写入1993年《公司法》。经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如今,这一制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缘于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作用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监事会曹景全吕源沛秦建设吕飞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连接并规范所有者、经营者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解决公司内部不同权利、责任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在公司法人资产的委托———代理制下...  相似文献   

6.
李艳 《广西电业》2003,(1):25-26
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动作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一整套关系。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激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去实现公司和股东的奋斗目标,并提供有效的监督。得笔者认为理想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四权适度分离的基础上,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建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严学锋 《董事会》2014,(7):53-54
正身兼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孙建航坦言监事会普遍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角色有些尴尬、实践中期望的监督作用发挥比较难,但他也是监事会制度的拥护者。他对《董事会》指出,要改进制度设计,强调完善对监事的考核激励。监事会何以尴尬?孙建航分析称,中国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8.
戴立新 《董事会》2013,(4):94-96
公司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需要专门机构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检查公司的业务活动。而建立以独立监事为主导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治理二元监督结构,可确保监事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提高监事会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提升监事会监督水平2006年1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1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  相似文献   

9.
熊锦秋 《董事会》2015,(4):18-19
如果选择一元制模式,监事会就不必再存在;如果选择二元制模式,独立董事就不必再存在,由监事会执行所有监督职能。采取后者的公司治理架构,需要对我国公司监事会的职能定位进行推倒重来式重构2月13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上市公司监事会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笔者认为,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即使《意见稿》正式出台,监事会也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董事会》2014,(7)
正监事会是公司治理架构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中监事会大多形同虚设,处于尴尬之境。监事会如何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需要制度的保证,同时需要监事会具有敢于履职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1.
崔自力 《董事会》2012,(11):46-51
分权与制衡构成了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人们日益发现,尽管有股东大会、独董、监事会等制度安排,实际监督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大多数监事会的集体失语,让这个制度陷入了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12.
李南山 《董事会》2023,(Z1):31-33
<正>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制度保障。加强子公司出资监督要切实做实监事会,发挥监事会固有的出资监督特点,完善出资企业股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无疑是加强集团治理型管控重要的制度选择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一直是公司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监督机制是分权制衡的核心内容。不少国家通过修订法律提高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著名的美国萨班斯法案,就是在安然事件后加强公司内外监督的产物。德国为克服监事会履职障碍,通过修法完善了监事选任机制、信息获取制度、监事独立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章六红 《董事会》2010,(9):78-79
不应孤立地对反接管进行价值评判,它不仅与资本市场效率、接管监督、管理层治理紧密相连,且由此进一步延伸到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监事会、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经理市场等诸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机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股东会只是在例会期间行使权力,实际行使公司权力的则是其受托人董事会和法人之代理人经理人。股东会为避免大权旁落,必须赋予一个权力机构来监督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使受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与出资人的意志相符,使出资人的利益得到保障。这个行使监督权的机构便是监事会。  相似文献   

15.
王世权  覃瑞生 《董事会》2023,(Z1):27-30
<正>监事会未能很好发挥监督效能,并非监事会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在治理过程中出了问题。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制衡与互补性、历史路径依赖性、战略认同性与环境适应性也决定中国公司更适合采用监事会制度。中国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如果实施“选择式自治”的话,应该在“监事会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融合发展”中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并不缺乏对董事会的权力制衡机制。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公司的监事会难以和董事会制衡,在客观上无法做到代表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履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7.
刘凤委 《董事会》2023,(Z1):25-26
<正>监事会监督的内容要比财务范围更广泛,这意味着不是有了审计委员会监督就可以高枕无忧,监事会的退出必然使得董事会其他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都需要完善,才能够弥补监事会的退出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公司治理本身的动态演进特征。世界范围内没有最优的治理结构,只有所谓的最佳实践,而实践过程也是学习、探索、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尝试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但对于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更适合中国企业,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只能是先尝试着学习西方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好的做法。监事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早地纳入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2012,(5):62-63
虽然在董事履职监督评价工作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民生银行认为自己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监事会尚未对董事在会议上发言等履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评价,监督时效性不足;董事评价的有关计分依据和评价标准,还需根据日后监督工作实践加以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19.
《董事会》2012,(11):46-47
分权与制衡构成了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人们日益发现,尽管有股东大会、独董、监事会等制度安排,实际监督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大多数监事会的集体失语,让这个制度陷入了存废之争。中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毕竟不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属正常。如果我们抓住机遇,理性务实,率先在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层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求得突破,就很有希望在公司内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驱动和互动  相似文献   

20.
易剑飞 《董事会》2011,(8):26-26
在推进国有企业规范法人治理的过程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责权利划分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各治理主体的责权利是不可能完全绝对地切分清楚,都会存在自由裁量的空间。《公司法》对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公司治理实践过程中董事会的职权范围相对还是会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