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提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施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战略,是当前和“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所在。笔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的生活为本,而“平安生活”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底线要求,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富足、幸福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活指相对于生产而言的活动,即物质资料及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生活方式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消费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生活方式,和谐生活方式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化决定着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文化对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制导作用,文化促进和谐生活方式的形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和谐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个性不能超越共性。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正是由于众多个性的创造,才使人类社会千姿百态发展到今天如此繁荣,使人类生活五彩斑斓。人类社会是在众多的个性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如果每个人的个性毁灭了,社会的共性也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就会窒息。我们保护人的个性,就像保护不同物种一样。但是人的个性发展要有个度,就是共性所能容忍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破坏共性.破坏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论创建平安社会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各地开展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是广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实践 ,它是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它赋予了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新内涵 ,显示出这项活动的社会凝聚力、亲和力 ,从而这又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实行辨证施治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蔡淑妃 《宁波通讯》2009,(11):62-62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拥有解决、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而人民法院执行是解决、化解矛盾冲突的最后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法院执行工作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如何按照教育疏导与强制执行相结合的原则,巧妙设计,精心运作,充分发挥法院执行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值得我们为之思考。  相似文献   

6.
谭世杰  徐佩文 《发展》2007,(5):98-9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社会和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打造和谐基层央行,努力营造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是基层央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和谐基层央行的基本内涵、创建和谐基层央行的重要性、当前构建和谐央行的思路等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8.
夏惠茹 《魅力中国》2010,(3X):154-154
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人性和谐是三维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立体统一系统。只有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和谐及人性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陈佳强 《宁波通讯》2006,(12):52-53
去年10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提出关于在全国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并将此项工作定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中央的决策既为我们深入推进城区平安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常玉海 《发展》2005,(6):69-69
甘肃省华池县是革命老区,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就在这里诞生,华池县盛产石油,家畜产品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华池县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自平安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是民心所向、民意所盼、民意所求的正确决策。通过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全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环境良好,企业平安经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柴秀波 《发展》2007,(3):67-68
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这些都给人们以很高的成就感.但是,繁荣的物质生活、繁忙的日常生活却掩盖不住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衡与失重.空虚、失落、不安和孤独,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找寻不到生存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人的价值和追求组织管理的价值目标,这与儒家对社会和谐的追求相一致,也与现代管理学效率目标与价值目标并重的原则吻合。因而儒家文化可以成为企业转变管理理念、确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融入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宏大目标的重要而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刘青 《魅力中国》2011,(12):26-27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解决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成为了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物业档案在维护社区安定,便利居民生活,保障群众利益.。方便居民再就业。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金凤 《魅力中国》2009,(24):173-173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不仅表现在社会与学校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还表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和谐,以及同学之间的和谐。其中,老师与学生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推行环境会计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业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以来所累积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洪水肆虐、臭氧层空洞、全球气温升高、灾害性天气频繁、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不断显示出其现实的和潜在的危  相似文献   

16.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而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人事,只有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环境,实现人事和谐,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那么,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构建与其基本特征相符合的和谐人事呢?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发改委、中国矿业联合会、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道,就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问题,对辽宁省抚顺、本溪、阜新三市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与辽宁省、三市有关领导及当地贫困居民代表进行了座谈,深入部分棚户区进行了入户访谈,对两千多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深深感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以及人居环境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它们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和人居环境恶劣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使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建议把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问题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完善教育、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棚户区拆迁速度,尽早改善贫困人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