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高净值客户所提供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广泛的管家式服务,包括资产管理、财富规划、信托、信用贷款、保险、房地产等等,同时也是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在服务方式、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3.
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bankingservices)是指对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主要是对具有一定资产的人士提供的个人贷款、透支便利、制定投资策略与组合、进行税务安排及保险服务等,其历史由来已久。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收益...  相似文献   

4.
高学伟 《时代金融》2014,(14):140-141
私人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于个人可投资资产一定规模以上高资产净值客户的专属品牌,致力于满足私人银行客户个人、家族及事业发展等全方位需求,提供以私人财富管理、综合金融和专享增值服务为核心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各商业银行秉承"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服务理念,践行"尊贵、私密、专业、稳健、便捷"的服务承诺,采用"1+1+1+N"等服务模式,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专业专注专属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需求已经涌现,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存在着产品和服务种类少、结构单一、规模有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时下私人银行和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的两个热点问题,两者作为银行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业务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私人银行业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商业银行以高端个人客户为目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向社会富裕人士所提供的一揽子顶级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在金融脱媒和面临外资银行竞争的大背景下,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高收益和低风险性,近来我国银行纷纷将视其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相似文献   

7.
尽管国内的私人银行仍然是以构建开放式产品平台、提供高收益的多元化产品为主要竞争手段,但是资产管理作为国外私人银行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同业的重视。本文作者详细阐释了资产管理的内涵,并从强化产品研发、打遗资产管理和投顾团队以及建立服务流程等方面对国内私人银行如何提升其资产管理的能力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对国内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组织结构模式、品牌忠诚度、产品与服务以及专业化水平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中资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中资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财富资产管理能力和服务团队的建设,既要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也要注重金融产品创新、建立高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及注重私人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叶菲 《新金融》2009,(8):35-40
本土化是中国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探索中的最大问题.在一个特殊的市场中面对一群特殊的客户,国外领先私人银行的成熟经验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中国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实践过程也是一个金融创新的过程.一是理念创新,逐步接受和实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提供综合化服务的经营理念;二是机构创新,促使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体系趋于完整,财富金字塔的各个层级都得到业务覆盖;三是产品创新,将"核心一卫星"策略应用于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配置,开发出了一批差异化的私人银行专属产品;四是服务创新,根据私人银行客户在投资咨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推出了一批创新类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富人阶层客户为目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向社会富裕人士所提供的一揽子顶级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强调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一对一的需求、一对一的解决方案和一对一的产品组合配置,全方位金融综合服务以及在岸和离岸业务体系。如何加快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本人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挑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含义 私人银行业务是向富有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业务。与一般银行业务相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财富管理能力,它通过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确保私人资产保值升值;(2)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与专业化的服务与产品,设计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特定财务需求;(3)注重个人关系、客户财富的  相似文献   

12.
私人银行业务最早起源于瑞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所谓私人银行(Privale Banking),是指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面向高净资产客户所提供的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其服务范围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资金转移、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与其他银行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和资本金要求很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小,收人流稳定且盈利性高,并有比较强的金融机构内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从财富管理的政策监管视角看,首先,从整个监管政策来讲,私人银行业务,包括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监管机构正在酝酿、探讨和落实针对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管理办法,包括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行业规范。其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对专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针对这一人群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各家银行基于争夺高端客户和业务转型的需要,纷纷推出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本文通过对私人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传统财富管理的区别、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本人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鲁欣 《现代金融》2008,(12):48-48
一要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私人银行服务的高层次和全方位特征,决定了树立先进服务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客户经理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高对私人银行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二要明确市场发展战略。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研究制定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与计划。三要注重业务和产品的研发。结合自身实际,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提升服务的层次。四要构建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高质量的资产管理等精品服务。五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目前我国私人银行市场已初具规模,私人银行客户约为12万人,资产管理规模为1.7万亿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基本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经营模式,但是在产品服务、风险管理、人才等经营模式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纽约银行的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 kanking)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它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已成为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纽约银行总行位于华尔街一号是一家创建于1784年的老牌商业银行.目前业务体系包括证券与全球支付、私人客户服务与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全球市场、零售银行等五小部分2003年末,纽约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52亿美元。纽约银行的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有  相似文献   

18.
私人银行业务:潮流、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私人分行业是指重点为私人客户提供投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瑞士是世界上私人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资产管理业在瑞士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该国的私人银行业在海外也享有“资产管理人”的美誉,直至今日,日内瓦仍是国际私人银行业的领导中心,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拥有富裕的私人资产和很高收入的独立私人顾客,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并制订包括投资、信托、信贷、税金、遗产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一般而言,私有银行业务双方之间的业务建立在私人关系,相互信任和酌情处置权的基础上,银行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咨询意见,并为其设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盈利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开发新金融产品,寻找新的客户,拓展新的市场。现在,国内外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都萌动了发掘私人银行业务的意图,有些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或者营业性机构,不少中资商业银行设立了前所未有的私人银行部。研究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对于银行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人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成为国际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富裕人口的集中涌现、金融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