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本文对1996-2008年我国与15个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与贸易伙伴国需求结构差距、文化差异越大相与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距、贸易双方地理距离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显着为负,符合我们的理论预期.从动态角度来看:对于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水平,资本差异年变化对其显著正影响;另外,我们还发现贸易国之间经济规模、人力资本水平差异、需求结构差异与边际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FDI对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形成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农产品的产品差异、外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投资、产业资本密集度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风险对我国出口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国家风险加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下降。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国别出口规模与其对应进口国的国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口市场结构对相关性的影响。论文提出在国家风险评级相对下调的发达市场,中国要缓解出口的下滑,以及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兴市场,中国要扩大对其出口规模,及时识别、防范并化解国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出口信用保险的角度为我国化解国家风险、发展对外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中国东盟贸易的特点有助于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在研究和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和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业内分工产生的成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中国东盟贸易的特点有助于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在研究和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和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业内分工产生的成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中国东盟贸易的特点有助于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在研究和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和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业内分工产生的成因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是近几年来在西方学术界受到重视的一个新的理论课题,它通过国际产品的异质性,需求偏好相似和规模经济优势等三个主要命题对战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较快的国际经济现象作出了解释。本文认为,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扬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且新理论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格局的形成是较为有力的。本文认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缺陷在于它只是从国际生产力的发展来讨论贸易格局,而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掠夺却毫无触及,并且从理论分析的方法来讲仍属于静态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和我国需求结构基本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扩大对它们的出口;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应该重视不同层次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并且在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抓住时机、迎接挑战,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推进器”。“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是最近几年在西方国际贸易学术界受到重视的一个新的课题。它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活动新的动态。对传统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重要的修正,提出了用国际产品异质。需求偏好相似和规模经济优势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发生原因,基本格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这三个命题另僻蹊径,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违悖,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本文拟就“产业內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初步的介绍和评述。并探索其在我国对外经济开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各分类项目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期限内是不同的。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项目有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成品以及杂项制品,而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则相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项目有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  相似文献   

9.
郑斌 《时代金融》2008,(7):9-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本文以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为例,主要分成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的阐述一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观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给贸易双方带来的福利和一些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来分析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内贸易;第三部分对我国实行产业内贸易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种贸易理论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的贸易理论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模式的解释不够完整和准确。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价,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模式应从不同提供方式和业务类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依据对我国现实状况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呈现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混合模式,过境交付金融服务贸易遵循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商业存在金融服务贸易可以用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相似理论加以解释。最后,基于不同提供方式的模式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了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 Dowell垂直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了UNCOMTRADE数据中中韩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韩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在产业内贸易内部,又主要是技术差异主导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本文探索了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秦帅  向静 《时代金融》2012,(33):280-282
据WTO反倾销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最多的国家,相比之下泰国在这方面却少得多。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度、国别情况的不同,中泰两国在出口贸易上的遭受贸易调查的差异显示了他国对中泰两国之间的区别对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了解中泰两国贸易结构与数额的基础上,得出中泰两国在机电业上的贸易数额不仅巨大,同时两国在机电产品上遭受反倾销及反补贴案件数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产业合作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中泰两国在机电产品上产业链、创新市场及相关市场的情况,得出我国在机电业上可以通过产业合作的方式来规避贸易壁垒;同时对其他产业起到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各分类项目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期限内是不同的.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项目有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成品以及杂项制品,而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则相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项目有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力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贸易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传统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和自然要素禀赋差异性来解释贸易结构,新贸易理论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贸易结构的变化,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角度来研究贸易结构演变.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性基础上的贸易类型是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中国制造业相对繁荣的今天,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服务业的地位日渐重要。因此.研究影响服务业产业内的贸易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测算中国近二十年的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四个影响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对未来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同时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总的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当然也需注意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也将削弱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一、从要素禀赋理论到稀缺要素决定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的代表性理论,直至今天许多国家仍然以这样的理论作为自己贸易的理论基础。稀缺要素决定论则是基于传统要素禀赋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发展成长的的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来表达,即各个国家应该在要素方面发挥自己具有的优势。其基本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产业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动,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改善贸易模式的对策建议.但是,我国产业内贸易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必要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做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冯莉 《中国外资》2010,(20):193-194
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产业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动,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改善贸易模式的对策建议。但是,我国产业内贸易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必要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做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文  李萍 《海南金融》2013,(7):37-40,4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两国逐渐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走向产业内贸易,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以GL指数,实证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来使双边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能源不仅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更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国家间参与世界能源再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能源商品贸易。根据中国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能源商品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能源进、出口均与经济增长呈同向变动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扩大能源进、出口的规模,而能源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