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故乡如梦     
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家园如梦》的文章,感触颇深,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他如诗如画的故乡,这使我也又一次勾起了对自己故乡的深切眷恋。离开故乡已经24年了,也早已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每次看到描述故乡的文章,我还是爱不释手,总是读了又读,热泪盈眶。故乡就像一根长长的线,我在这头,它在那头,无论我走多远,我的灵魂都连着如梦的故乡。  相似文献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沉浸着李白的恩乡之痛,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今天,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回不去了,在时间里和空间里都正在被揉碎的故乡。那些等雨的麦子,留在村里的妹妹,年迈的双亲,天地里长出的房子,这些故乡具象的元素,在改变。  相似文献   

4.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溪,绵延百里在崇山峻岭之中。我每当回到故乡,走在故乡崎岖的羊肠 小道,总是一步一回头,把山青溪秀的天姿嵌进我的心灵深处。故乡那条小溪,犹如我童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凌空放飘的风筝,迎着春风悠然地飞翔; 似无际的素练维系着永恒的岁月;似飘逸的银带,铺向遥远天边……这时常在我梦中盘旋。故乡的那条小溪啊,你是从苦难的远古时代的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吗?悬崖峭壁,是你眷恋 的家乡;汪洋大海,是你梦中的归宿。你不怕艰险,翻山越岭,三山五岳被你辟成峡谷,泥 沙、碎石被你筛淘溪底,你犹如一位饱经风霜雨雪的…  相似文献   

5.
山乡是故乡     
刘本科 《乡镇论坛》2010,(26):34-34
生在山乡,长在山乡,山乡是故乡。 故乡的山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故乡的山美,春华秋实、冬景夏荫,将父老乡亲陶醉,祖祖辈辈都不愿离开大山。大山的无穷魅力究竟在哪里?小时候,我常常张着一双幼稚的眼睛,好奇地打量大山,却怎么也读不懂。  相似文献   

6.
又见红山芋     
这棵弯枣树长在我的记忆里,它现在是否还在世上我已无从知晓。离开老家好多年,故乡也仅只是我精神上的故乡了,那里的物事都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7.
吴仕逵 《英才》2007,(6):126-127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我们都走不出童年,更走不出故乡的影子。人生是一粒种子,种在哪儿,就会长成什么样。商业巨头一生的行状印证了一句中国的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8.
刘燕 《乡镇论坛》2013,(36):35-35
故乡的年味.总是被一种名叫“腊水粑”的美食所唤醒。以前。每到年前.故乡的亲戚都会送些粑粑来,每每吃起,一股浓浓的乡情便从心底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对于故乡云南的饮食,一直深怀着一份特别的情怀,每每与友人闲谈,我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云南的小吃,每次远走他乡,心底最牵挂的还是故乡的民族滇味。这其中又以“过桥米线”最令我章肠挂肚。  相似文献   

10.
中秋故乡行     
沪生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4):U006-U006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所谓的故乡其实是父亲的故乡。尽管那里有我的叔叔、伯伯、姑姑和一连串的堂兄弟姐妹,但我并不常回去,到现在也只是回去过两次而已。  相似文献   

11.
风雨老墙     
白万伟 《乡镇论坛》2014,(36):43-43
每回故乡,我都要搜寻、拜访几堵老墙。这些老墙,经历过自然与岁月的风雨,虽大都颓败斑驳,但寒来暑往、春去秋回,它们如倔强的卫士,不屈挺立;如暮年的老者,静静垂老。老墙是世事的见证,是故乡的符号,是游子心中不老的乡愁。  相似文献   

12.
故乡     
杨丽萍 《现代企业》2014,(11):68-68
故乡远在千里,又近在心中。故乡是脑海中随时描摹的画,或水墨。或油彩,或写意,或工笔,或山水,或人物,那是一缕魂牵梦萦的乡情.那是一生挥之不去的乡愁。在秋天,沿着铺满黄叶的小径前行,会有一袭秋风相伴,那是儿时吹过发梢的清风,还带着老屋檐下拂响风铃的顽皮.仿若永远不老的敦厚乡邻。你会闻到故乡秋天的味道,瞬间回到久别亲人身旁。打谷场上稻草散发清香,更有谷物的阵阵醇香,大人们汗流浃背地忙碌,其中可有你可亲可敬的父母?  相似文献   

13.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若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江南的人,惯看“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觉得不过是寻常相识。而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熟悉的风景因“距离美”变得亲切珍贵。湿漉漉的烟雨江南,是旅美画家杨明义梦中的“常客”;魂牵梦萦的故乡小桥,是他艺术创作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王许松 《数据》2012,(10):16-17
“北京是我的故乡,而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原来我一直认为故土难离,现在我想说的是,如果上面没有80岁的父母亲,下面没有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媳妇愿意,我愿带她落户西藏。”面对记者,赵刚深情地述说着他心中的大美西藏,倾吐着他鲜为人知的援藏心路。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一般的暖冬,背上相机扛起脚架,利用周末应邀回到故乡秀山参加走进海洋采风活动,徜徉故乡的秀美山川,体味土家苗寨的风土人情,尽享老友新朋相聚欢乐。分分秒秒都美好,时时刻刻也难忘。那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显影在胶片上,定格在游子的心灵,凝聚着拳拳深情,飘散着无尽的遐思。  相似文献   

17.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这里人杰地灵,这里民风淳厚。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故乡,不同作家有不同的书写方式.对于莫言来说,是高密东北乡,对于萧红来说是呼兰河.二人对故乡又爱又恨,即便逃离故乡,但是精神上仍然不能隔断故乡的牵绊,所以才有了文学上的故乡题材创造,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弥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两位作者对于故乡书写的异同.第一章是文学世界的“故乡”,第二章是书写“故乡”的内容,最后一章主要是对于“故乡”呈现的生命状态的反思,探究其中的作者深意.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山路     
我是在乡村长大的,我是大山的儿子。于是,在我记忆里刻下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也刻下了伴我二十三年的故乡的山路——一条绕过几座大山,穿过几片树林,跨过几条小河,然后坑坑洼洼、曲曲折折的伸向远方的山间小路。  相似文献   

20.
癸未腊月廿八,予同舍弟驱车侍奉家严,夜渡黄河,穿越鸡公山跨过长江凡三千余里路,回到故乡欢度春节,、受到乡亲盛情款待!回首往事,庚戌端午,先慈曾带子回乡省亲,弹指三十四度春秋矣、沧海桑田,如今故乡面貌巨变,儿时景象已难寻觅.只有乡音乡情依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