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际多式联运的网状责任制原则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赔偿责任限制进行了理论综述,指出网状责任制的最大弊端和实践中国际货运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责任归属的现状.通过尝试从企业实践中另辟蹊径,提出了货运单据和科技创新设备在划分各关系方责任方面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珉 《物流技术》2011,(9):204-206
对国际多式联运的网状责任制原则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赔偿责任限制进行了理论综述,指出网状责任制的最大弊端和实践中国际货运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责任归属的现状。通过尝试从企业实践中另辟蹊径,提出了货运单据和科技创新设备在划分各关系方责任方面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3.
凡千  刘丑宏  杨博 《价值工程》2012,31(36):88-90
多式联运下,经常发生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向货主赔偿之后向区段承运人追偿的情形。实践中,区段承运人通常会以其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代理人,或者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而非区段承运人的身份而逃避责任,这就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追偿带来了麻烦。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在现有制度下识别"承运人"与"代理人"的各种标准,最后提出避免问题发生的办法,以期对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谭瑞 《乡镇企业科技》2014,(21):213-214
国际多式联运作为一种运输安排形式与单一的运输方式不同,多式联运合同的经营人代替货主将组成全程运输的各段分包出去,由各段相对独立的分段承运人来完成所需要的海、陆、空各运输段的运输任务,及运输环节期间的物流业务流程。在本文中,将结合案例研究在国际多式联运运输情况下货主对第三方运输方提出索赔时产生的法律问题,以期对我国参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当事人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了美国多式联运规划的发展历程,对多式联运规划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运输规划的责任主体、规划内容及程序要求和参与机制这三个角度简要讨论了美国的多式联运规划制度安排,指出我国应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尽早开展多式联运规划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对已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的分析入手,对目前关于承认与执行已撤销仲裁裁决的理论争议进行剖析,并对某些已撤销的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承认和执行已撤销仲裁裁决这一作法在目前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框架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纽约公约>有关条文进行分析,提出对公约的若干完善建议.最后,还将指出我国现行有关规定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使我国的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更能符合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鉴于铁路运力短缺的现状,提出了建立粮食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系统的构想。从粮食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费用最小化出发,以不同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为要求,考虑粮食运输期限、损耗定额与运力限制等条件。构建了粮食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优化模型.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华夏  杨西龙  张崇波 《物流科技》2010,33(12):111-112
军事物流环境下将多式联运这种先进的运输模式运用到军交运输中,有利于提高运输效能,优化运输结构,增强军交运输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作者通过对多式联运的特点和运作方式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军交运输中运用多式联运模式时会遇到法规制度、编制体制、运力协调等诸多问题。针对军交多式联运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制度建设、建立管理机构、发展集装箱运输等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式联运将多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地组合,以实现运输的最佳效益.这种运输方式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多式联运主要的组合形式是“公路—水路—公路”,铁路运输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铁路和水路场站之间存在着地理位置上的分离,难以实现无缝对接.文章根据铁水联运难以实现无缝对接的现实情况,考虑铁水联运中公路接驳运输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费用的影响,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方式选择模型.通过MATLAB程序设计对模型求解,分析港站分离对集装箱多式联运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提出铁路更好地参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碳要求下高铁参与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考虑节点处各运输方式班期限制和运力差异以及收货时间窗约束等因素,构建了以运输成本、碳排放量和物流服务满意度为目标的多目标绿色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为提高模型求解效率,提出了改进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基于案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针对运量和顾客收货时间窗变化等因素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揭示了各目标随运量和时间变动而变化以及高铁利用率变化的特征,可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多差异性需求的有效运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