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在解释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上有重要指导意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文中的艾米丽的悲剧命运是她所存在的旧美国南方遗存的"集体无意识"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社会集体中,资源短缺已经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公地悲剧的不断上演。在资源量既定的条件下,集体规模与参与者努力水平在公地悲剧发生过程中存在直接的影响;"羊群效应"的存在则对公地悲剧的发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对公地悲剧的演变阶段进行初步划分;并针对公地悲剧不同的演化阶段,采取"羊群效应"反方向激励予以修正,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阿尼玛原型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形式,它使男性的潜意识当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女性补偿因素。对于作家张恨水来说,这种女性潜倾的存在使他的社会言情小说创作在内容建构、意蕴追求以及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显现出"阿尼玛"统摄之下的"女"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仅仅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或者土地是指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土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的多层次决定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模糊性,模糊产权实际上留下了不清不楚的公共产权,会产生"公地悲剧"和强者取胜。"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农村土地产权应该是明晰基础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产权经济学界存在一种"公地即悲剧"的倾向,试图将所有在"公地"领域发生的悲剧都用公地悲剧理论来解释,人为夸大了公地悲剧理论的适用范围与程度,并得出不恰当的政策建议。公地悲剧理论的适用边界应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限进入式公地,而非开放进入式公地,才是现实中公地的主要形式,它们通常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没有先验性的证据表明这类公地必然会导致悲剧;第二,公地悲剧理论将公地使用者高度简化为经济人,而这种假设本身是有争议的;第三,在行为成本未知或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即使是人类行为造成"公地"使用不当的悲剧,也不能用公地悲剧理论来解释;第四,囚徒困境只是公地博弈的一种解,但并不是唯一解。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客观文化的规模不断膨胀,力量越加雄厚,渐渐发展成一种人类难以控制与把握的力量,漠视人类的情感、压制人类的自由、打击人类的权利与尊严,造成了"生活悲剧"。在这种背景下,追索"生活悲剧"的根源,控析"生活悲剧"的实质,以及指出解决"生活悲剧"的方法,为人类的幸福生活立下正确的路标,便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祥子的悲剧体现了一种文化形态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形成首先表现为市民社会不能容纳和接受,导致祥子文化无意识心理模式的毁灭;其次,主体内省意识的缺乏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文化形态的悲剧和作家的死亡意识密切关联,表现了作家对病态社会中秩序话语丧失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森林的过度砍伐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效率降低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本文依据博弈论中的"公共地悲剧"模型,分析了森林过度砍伐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的“金融公地悲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本身固有的公共资源属性,极易出现“金融公地悲剧”。此次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出于个体的理性,通过貌似合作的非合作博弈,过度放贷、过度金融创新,终致金融市场陷入危机。由于美国政府救机构不救市场,为救市融资频增国债,世界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美国所以如此,依仗的不仅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更是美元的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要走出“金融公地悲剧”这场世界金融市场的宿命,必须改变竞争规则,这是赢取博弈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70年代的新武侠小说,被称为"成人的童话",本文对新武侠小说的民间传说性和神话故事性及其特有的叙事模式进行探讨,发现了其中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和折射.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讲述了女主人公爱米丽在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的狭缝中,同她的心上人相爱但最终又毒死他并与其尸骨共眠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被剥夺了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妇女如何逃避现实以至最终精神失常的形象.爱米丽的悲剧根源在于美国南方文化传统的清教主义思想下的父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在《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这篇小说里,充分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与众不同的叙述技巧以及营造哥特式的氛围,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一个贵族家庭的老处女的悲剧。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篇小说的主题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13.
政府管制造成的反公地悲剧比公地悲剧更为复杂:一是反公地悲剧可能看不见从而难以发现;二是腐败的存在将使反公地悲剧更难以克服和解决;三是政府管制既可能造成资源利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也可能造成资源利用过度的悲剧,此时调整交易成本可能比整合产权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在实施管制时要尽量避免制造出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14.
沿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思路,以宝玉形质归一和黛玉泪尽夭亡为中心,对高鹗续作成败作再检讨是一个可行的视角。高鹗对宝玉结局的安排和寻求形质归一的创作理路是深得曹雪芹原堂奥的,而且结构精巧,基本契合曹氏本意。但对黛玉泪尽夭亡的过程写得过于戏剧化,使悲剧的境界降低了,使原“彻头彻尾之悲剧”变成了简单的因善恶力量悬殊甚至误会而产生的悲剧。因而,高鹗续书可谓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展示两个主人公的三个阶段 :童年 ,成年 ,死亡 ,他们经历了从自然界到现实生活又回归到自然界中的悲剧 ,分析了引发悲剧的三个主要矛盾。从而得出结论 ,社会衡量婚姻的金钱和地位至上的标准必然引发了种种冲突 ,从而导致了这一悲剧 ,因此也就构成了这一悲剧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不但可以促进农地资源的更优配置,推动一系列制度创新,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方式以及以试点地区为代表的典型模式。当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小说几乎都是一曲曲缠绵悱恻、凄楚哀怨的爱情悲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给人更多的是彷徨、苦闷、失望,但它却揭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揭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的沉重枷锁,揭示了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诗学是将认知科学的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图形一背景理论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利用叙事手法上“错时”的技巧,通过前景、背景对比的故事以及爱米丽这一意象等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现代最早引进的西方悲剧理论就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而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就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以及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叔本华更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个体只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命运。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的。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英国作家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吉姆爷》中出现的隔离型悲剧模式后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不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去死,而是这场悲剧的英雄。对《吉姆爷》的隔离型情节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康拉德作品中浓郁的悲剧意识,以及其作品中悲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勇于承担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