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借鉴甘恩(Gunn)旅游系统功能模型,本文从资源特色、旅游环境、服务设施、市场基础等方面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运用AHP法赋予各指标因子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构建了古村落旅游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湖南西部地区35个古村落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为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比较依据。  相似文献   

2.
焦作市地处中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繁多,资源禀赋高,有必要对焦作市旅游资源进行调研、评价、整合与开发。本文利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系统,对焦作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以焦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为研究核心,在对焦作旅游资源作出客观合理评价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只有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才能够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焦作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青利 《科技和产业》2009,9(8):55-57,71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旅游资源质量的优劣、开发潜力的大小,为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AHP法对河南林州市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按照综合得分,将所考察的17处旅游资源划分为三级,较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了林州市旅游资源现状,丰富了林州市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毛生武 《开发研究》2002,(1):62-64,F003
本文在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禀赋及其特色评价的基础上 ,分析了天祝旅游产业的开发条件 ,提出了旅游产业开发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相似文献   

6.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成都经济发展》2006,(4):25-25,29
读了姜爱林、任志儒同志《城市潜力系统及其概念模型初探》(见《成都经济发展》2006年第2-3期),很有启发。他们致力于建立测评城市发展潜力数理模型的理论奠基工作,希望借助一个模型(其中包括“自然资源潜力”、“人力资源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水平”、“城市市场潜力”等五类指标),分别给各个城市测评打分,以判定其发展潜力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者也把这种潜力定义为“可用来支持未来竞争和发展的资源空间的能力”)。这种努力虽然值得向往,但问题不少。比如它能包容支持城市这种复杂系统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吗?它能适应一切城市的测定和评价吗?它能准确预测一个城市发展的实际趋势吗?看来很值得琢磨。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由资源与设施竞争力、相关与支持产业竞争力、产业环境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4个维度17个指标组成的文化创意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进行评价指标综合,并对杭州、宁波、绍兴和舟山四个城市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杭州文化创意旅游竞争力较强,宁波次之,绍兴和舟山的文化创意旅游竞争力较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亚市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旨在综合分析资源禀赋,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围绕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找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未来崖州区乡村旅游开发中,注重乡村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克服不利因素,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发条件,多措并举加快打造富有特色的崖州区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0.
黄山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特区经济》2006,213(10):250-252
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黄山地区旅游资源的集中多样、丰富独特,使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巨大潜力。本文从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旅游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研究探讨了黄山旅游经济开发的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文化旅游城市的开发建设应使之兼具观光型传统旅游目的地和体验型现代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文章以太原为研究对象,探讨提升文化旅游城市综合吸引力的路径和模式。在盘点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分析其旅游市场客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区域形象设计,继而通过地区营销组合,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的文化创造有机整合包装起来。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必将能极大地带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最新的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为基础,全面掌握四川旅游资源数据,对全省旅游资源做系统分类和定量评价,总结其类型、空间分布和等级特征,以及四川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结果表明:四川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在“国标”基础上,主类全覆盖,亚类新增4个、删减1个,基本类型新增21个,主类中建筑与设施类优势突出,资源类型和景观数量均最多,人文旅游资源类优势显著。四川旅游资源等级分布呈金字塔型,优质旅游资源体量大,其中四级和五级资源总量为7 114处,占总量的2.9%,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为“六区一带”的特征,这与四川的地理地貌格局、民族文化历史和高品质旅游资源的聚群作用有关,空间分布具有资源组合好、互补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李兵  高维忠 《特区经济》2011,(6):157-159
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品味度高、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关系,选择适当的开发机制,依据市场需求态势,可以开发出宗教朝觐、民俗风情、科考修学、历史名人、红色革命等多种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一个核心、三条轴线、四大板块"的文化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绍兴旅游建设中的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绍兴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绍兴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为依托,充分考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影响,来确定绍兴旅游文化形象定位,进而提出发展绍兴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融合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主要包括原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业的运用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对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以从文化特色的挖掘、无形资源的转换、名人资源的推广、民俗资源的利用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度开发,最后从观念、利益、形象、交通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区域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涌入。而注重文化创意、用户体验的文创产业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得到飞速发展。以RMP模式为基础,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文献回顾、资料整理和消费者访谈的方式初步选取了影响历史文化街区文创产业发展的游客动机、资源条件等要素,针对这些要素设计了选项、指标及问卷,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实证研究案例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文创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春菊 《改革与战略》2010,26(2):138-140
衡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看,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景观转换,使城市化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是当前发展衡水市旅游事业以及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认为,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与开发应从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旅游转换与开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转换与开发、工艺品类历史文化资源的转换与开发、文物古迹的旅游转换与开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伊春是一座森林资源型城市。伊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拥有很多比较优势,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政策支持以及伊春的后发优势这四大优势特别明显。充分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推动伊春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打造北国"森博名城"和"文旅特区",希望很大。  相似文献   

20.
任宣羽  熊斌 《特区经济》2012,(5):149-151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旅游业能否成为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的后续产业,这需要对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深入地研究。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提出不同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