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假定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当局都是完全理性、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但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和政策当局的非理性行为充斥市场,非理性的金融市场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人类实际决策心理出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非理性的行为因素”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并提出建立“有限理性范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与金融监管改革——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假定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当局都是完全理性、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但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和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充斥市场,非理性的金融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从人类实际决策心理出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非理性的行为因素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提出融入行为金融思想,建立有限理性范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的决策人属性及其决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拥有比个人投资更高的理性,机构投资的理性仍显有限,不符合经典的经济人假说前提。代客理财重任使机构投资经常面临与组合投资有关的决策活动,机构投资更符合西蒙的决策人假说条件。作为决策人,机构投资本身是一个偏好收益、寻求满意投资组合的决策系统,在构建投资组合和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中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机构投资决策人假说的提出,将有助于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方学者提出的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现实背景提出企业连锁董事网络形成的相关假说,并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源依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规模是影响企业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心度的关键因素,这为资源依赖理论对中国企业连锁董事网络分析的适用性提供了实证支持;而基于中国现实背景提出的独立董事人数、地区、企业性质三个假说中,企业独立董事人数与其在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的中心度呈正相关,上海地区企业中心度显著高于广东地区,国有企业中心度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本文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国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研究,以及规范中国企业连锁事事的行为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人并非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的观点出发,结合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历史大背景,分析当下股票个体投资者的决策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投资者的自我了解和提升提供可能。既具有时效性,又具有理论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多数股民首选的三种股票类型分别是绩优股、低价大盘股和科技股,因为这几类股票市盈率低、业绩好。此外,由于个人获取的市场信息有限,厌恶损失、害怕后悔,以及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他人建议和政府行为上,致使股票投资者的决策难免带有主观判断。因此,个体投资者应认识自身的不足,学习股票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使投资行为更为"理性"。当然,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问卷的调查是以网络形式进行的,调查的题目有限,不能挖掘出所有决策影响因素;此外,因为网络统计只有简单的计数结果,无法对其中的一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说明的问题也就只能是现实存在的状况,无法做更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国家审计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直接效应,还体现在通过一定组织和人员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可以经被审计企业的连锁董事向董事联结企业溢出,抑制联结企业的盈余管理;连锁董事及联结企业的不同特征在国家审计对联结企业盈余管理治理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国家审计对董事联结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可以经连锁董事向非被审计企业外溢,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国家审计对董事联结企业盈余管理作用的“黑箱”,也有助于更全面认识国有企业连锁董事的积极作用,更全面准确评价国家审计的监督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震荡具有不容忽视的加剧作用,然而传统金融学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异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出发,以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认知偏差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对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一些代表性行为进行分析,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经济理性和基于社会规范的规范理性存在众多差异,在社会个体行为决策中,经济理性和规范理性成分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协同作用,显示了经济理性——规范理性二元维度的共生性、结构性、协同性等特征。经济理性——规范理性二元模型为深入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决策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学突破了古典金融理论中提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通过对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设。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时间短,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监管和制度还不成熟,但其占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个人投资者,他们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出发,研究其投资行为模式,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以期能够降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而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是按照效用最大化来进行的决策,然而从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市场发展快速,制度不够完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表现更为突出,这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了解投资者的决策偏差及原因,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4,(6):22-2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于2014年5月9日公布,引起了市场舆论广泛关注。"新国九条"与十年前的"国九条"进行对比分析,"新国九条"的新意在哪儿?请看本栏目文章《"新国九条"新在哪儿?》、《"新国九条"基本原则的解读与思考》。如何评价"新国九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CEO过度自信是影响其自身薪酬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情况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CEO过度自信对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CEO比非过度自信的CEO拥有更高的总薪酬和股权激励强度以及更低的现金薪酬比例;同时,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CEO过度自信对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小和创新程度会强化过度自信与CEO薪酬之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审计委员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审计委员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审计委员会理论基础以及目的等理论问题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审计委员会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志;审计委员会不仅仅是受托责任,更主要是委托责任,其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审计委员会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督,而是制衡,是再监督。  相似文献   

15.
非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组织是企业边界的核心。企业作为一个合作的生产团队,通过默会知识的传递,形成了合作性的惯例模式。一方面,组织吸收和消化外部知识,一方面传递内部知识。不同的知识传递系统,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最终影响企业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并对近十年来国外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发展做了分析和总结,以期把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工程质量审计是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都包含工程质量审计。本文从工程质量内涵入手,提出了工程质量是对投资建设项目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质量审计法规依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重点介绍了工程质量审计三种重要方法,包括制度审计、实体检测、工程计算,并分析了上述三种审计方法的适用、效果以及难点、缺陷。最后,特别强调了工程质量审计要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虚拟货币成为必不可少的网络小额支付手段,其方便、快捷、高效和经济的结算方式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但其应用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本文从虚拟货币的定义、功能、特点入手,分析虚拟货币市场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先进的会计文化是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催化剂,是激发企业会计工作活力的精神动力。论文结合本人长期在会计岗位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剖析当前会计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一主线、二融合、三保障"的会计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两国模型的DSGE框架下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机制,把金融摩擦、国际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考察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影响机制。基于我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于我国来说,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国内经济冲击,也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第二,我国推动构建国际宏观审慎政策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存在国际溢出效应,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