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衣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能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因此,国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夏学禹领导曾经说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蔡凌  邓毅  姜省 《城市问题》2012,(3):30-34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了侗族乡土聚落演进中的聚落空间异化、聚落管理弱化与聚落更新"现代化"等共同趋势,提出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以及生活观念转变是影响侗族乡土聚落聚居模式的深层原因。进而通过把保护和发展视角从传统的注重实体和空间的层面扩展到经济和社会层面,建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聚落管理、重构聚落空间的乡土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架构,并阐述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相隔海峡的台湾与大陆文化发展从古至今一脉同源,但特殊的历史背景又使得台湾地区近代城镇发展与大陆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差异。台湾先后经历了农村生产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再生治理阶段,为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这些政策实施的十几年过程中,台湾地区同样面临传统聚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随着新农村再生治理机制的实行,以及2005年出台了《文资法》后,台湾对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评价、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文化视角对海峡两岸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评价体系进行了比对研究,并对两者产生差异性的因素在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论述,并进一步总结,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保护的动态监控体系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最为原始的人类聚落,积淀了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民风习俗,融含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其监控工作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传统村落动态监控体系对其长期保护、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有关工作现状,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控理念,建构了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控体系,希望能够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患变水利——江汉平原湖泊湿地型村镇聚落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湖泊众多,江汉交织。文章在研究江汉平原地区特有的农村聚落特点,社会生活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低湖平原地区农村聚落如何适应洪涝灾害的影响,并变水患为水利,从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经济、旅游的发展,为华中湖泊湿地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乡村振兴发展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山西是我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流域丰富农业文化遗产重要地区,因此挖掘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遗产项目,开发、保护、传承中华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北京市耕地保护目标与对策研究专题 一、耕地保护目标通过耕地保护及其空间布局,与城市建设、绿化建设共同将北京市建设成“城市与农村共荣,自然与人类和谐,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交响”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友好、人居环境美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稻穗飘香。漫步乡间绿道,览尽广阔撩人的田园风光,推一辆独轮鸡公车,去找寻久违的快乐时光,在星罗棋布的林盘小院呷一口清茶,冥想梦境中的诗与远方。郫都的乡村一如往昔,演绎着川西坝子的静美芳华,展现着现代乡村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庆这座以山城、江城著称的城市,有其特有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乡村聚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特色聚落与文化正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已丧失曾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重庆乡村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即:尊崇地理环境,选址科学;优化聚落形态,凝聚活力;传承建筑风貌,彰显品质;经营田园景观,回归意趣.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以提升、发展现有乡村聚落,从而使乡村聚落文化与品质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1.
The history of the Center for Rural Affairs, a nonprofit advocacy organization in Nebraska, is recounted by two of its founders. The Center began with roots in the anti‐poverty movement in the 1970s. In subsequent years, the Center served as an activist research center that was devoted to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and small farmers. For example, a Center study showed that center‐pivot irrigation was an initial step toward heavy cap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 process that increased the debt of farmers and eventually drove many of them into bankruptcy. In other studies, the Center examined specific policies that were indirectly depopulating rural areas by turning farming into an industry. Joining with other groups, the Center fought to keep Nebraska as free as possible from corporate farming. In contrast to organizations that are located in urban areas and analyze rural problems from a distance, the Center is located in a small town in Nebraska, so the staff are personally aware of rur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o describing the research and activism of the Center, this account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ly obstacles an advocacy group must overcome in terms of funding, building a strong board, and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常茹 《价值工程》2012,31(29):161-163
陕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占地面积大,农业人口数量多且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也较大,要想实现全省经济的腾飞,农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是关键所在,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已经形成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适合陕西省地域文化特点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及模式,力求为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n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A model is developed, considering a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hypothesis and control variables that capture the effect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such as sown area, entrepreneurship and secondary school enrollment. Empirical testing is conducted under the error components method, using pooled cross-section (prefecture) and time-series data for the Shandong, He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for the period 1994–2000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lly less-developed prefectures tend to catch up with the initially more-developed prefectures through a more rapid growth rate in the Shandong, He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The control variable of sown area affects agricultural growth in rural areas, whilst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on rural development is controversial. Small-scale household farming has limited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growth, thus, secondary school enrolment is less important for agricultural growth.  相似文献   

14.
孙倩 《价值工程》2012,31(17):124-126
从陕西省涉农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深度、广度及服务"三农"的正外部性入手,使用DEA方法评价陕西省涉农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效率,并从股权结构、法人治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效率的主要因素。认为陕西省涉农地区大部分信用社在为"三农"服务方面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好,规模效率较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村镇人居环境的内涵的界定、优化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思想,以县或乡镇为基本地域单元,提出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包括安全格局子系统优化、村镇规划、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基础设施子系统优化、环境卫生子系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优化六个方面,通过安全格局网络图的编制和优化指标的达标验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传统农林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新的病虫害防治模式出现,主要有植保专业户、植保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公司3种。这些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文章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传统农林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新的病虫害防治模式出现,主要有植保专业户、植保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公司3种。这些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文章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值法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徐州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代以来,徐州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并据此就徐州市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界定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Topsis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对四川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目标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