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的西部会展之都,而汽摩产业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将两大产业有机结合打造汽摩会展品牌将对重庆打造西部会展之都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构建重庆汽摩产业发展,以及重庆汽摩会展品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重庆汽摩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办以来,海南会展旅游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方向不明、缺乏品牌是海南会展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会展旅游市场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提升四方面着手,探讨海南会展旅游品牌的构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塑造会展品牌已成为中国各类展会发展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会展品牌塑造是一个展会想要在会展行业立足并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在品牌塑造中还存在管理观念守旧、专业人才缺乏、品牌理念欠缺、综合设施不全等问题,应从制定特色品牌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加大营销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塑造白酒专业博览会会展品牌。  相似文献   

4.
试论品牌会展塑造的三层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营销活动,一个具有良好品牌的会展,对营销的推动是非常巨大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展品牌资产分为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三个维度。因此,塑造会展品牌可以从这三个层面逐步展开,这三个层面的工作做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会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邱文成 《价值工程》2013,(31):200-201
会展的品牌化发展是品牌和会展相结合的衍生现象,是会展经济逐步成熟和完善的产物,本文从会展品牌的内涵、会展品牌的构建路径和会展品牌的构建策略三个层面对会展品牌的构建展开详细论述,以期对会展业的发展壮大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26):102-103
本文首先是对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企业实施品牌建设重要性及现今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品牌生态系统这一理论进行阐述,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的内涵,构成品牌生态系统的三个层次内部品牌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宏观环境,及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开放性、复杂性、自组织性和协同进化等主要特征;最后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对企业未来的品牌建设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长沙城市会展品牌定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探讨了长沙城市会展品牌定位的迫切性,并依据长沙城市形象定位,及对长沙文化产业、现有文化会展品牌的分析,阐述了将长沙会展业定位为文化会展城市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肖海 《企业经济》2008,(4):55-57
20世纪初,品牌学与生态学结合产生了品牌生态学。本文结合品牌学与生态学的食物链理论,提出了品牌食物链理论,并对品牌食物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品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品牌食物网本质上是品牌生态系统中品牌之间一系列反复吃与被吃的相互关系,它不仅维持着品牌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而且是推动品牌成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会展品牌价值在一系列例如企业合并、风投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品牌作为企业资产价值的体现,同样展示了不可或缺的社会作用,如何高效的管理企业,最大化的度量企业品牌价值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会展品牌的塑造,并分析会展品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准确进行品牌定位,是塑造会展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酒博会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了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会展品牌定位存在的定位模糊、缺乏特色等突出问题,运用生态位理论提出了酒博会会展品牌科学定位的对策,主要包括理清目标市场,寻求最适生态位;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最宽生态位;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解生态位重叠。这为酒博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罗巍  崔园 《企业导报》2012,(10):112-113
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将品牌研究视角从品牌本身扩展到涵盖利益相关者的品牌环境,为品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关于品牌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成为该理论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有限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分别对品牌基因论、生态因子论、成长动力论、资源配置论等进行评述,指出当前研究还存在着缺乏必要的理论佐证、量化的实证分析、具体的应用研究、清晰的范围界定、深入的系统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3):14-22
品牌生态研究对品牌定位与塑造、品牌关系梳理,以及品牌资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发现品牌生态理论研究聚焦于品牌生态的性质,以及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位及品牌生态管理等问题,这些研究奠定了现有的品牌生态理论基础,但是在品牌的"生态"功能挖掘、品牌群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品牌生态位维度及要素体系、前置因素和后效机制构建等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品牌生态系统网络风险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从信息传递失真和漏损、系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核心品牌过度集权等10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品牌生态系统网络风险成因;提出了应从降低品牌生态系统的进出壁垒,促进系统要素的优化组合和系统的开放性,培育系统内部的相互信任和创新氛围,增加对系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等方面,防范品牌生态系统网络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会展业以其强大的经济与社会发散效益,正在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的晴雨表。以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标志,中国的会展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逐渐形成一批类似广交会的专业化展览和品牌展会,以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创会展品牌是一个动态的市场营销过程,即其在形式上表现为产品品牌,在深层次的内涵上表现为服务品牌。而我国要发展并创造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能给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并能满足参展商和观众已有的和潜在的需求的品牌会展,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旨在对中国的会展品牌战略发展做出初步的探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生物生态学理论被引介入品牌管理领域,逐步形成了品牌生态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对品牌生态学科的发展历程、框架与重点发展方向以及理论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品牌生态学科的发展基本上沿着一条由现象到概念再到原理及应用的理论发展路径展开,其框架主要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原理体系、研究方法体系以及应用体系等。今后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并界定品牌生命、品牌生态、品牌生态环境、品牌生态系统等的内涵与基本命题,深入研究品牌生态系统构成及内在规律等。品牌生态学科理论方法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郑州展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展馆的场馆设施及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但与发达地区的会展行业相比,还存在着会展专门人才严重缺乏、品牌会展不足、会展企业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等不足,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与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企业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同时也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分辨器".目前,陕西果业发展中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全面,忽视品牌开发和保护,忽视品牌的跨国经营,并缺乏品牌运行的有效管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加强陕西果业的品牌运行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构建利益相关者品牌生态系统,识别关键因子,目的在于对复杂的品牌关系提供内涵解释,为品牌生存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品牌生态理论框架下,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识别了品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构成因子,发展了各维度及所属因子的测量量表,并以品牌营销者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逐步提炼了品牌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最终形成了由外部环境关系、支持者关系、合作者关系、消费者关系和品牌社群关系等构成的利益相关者五维度品牌生态系统。最后,建议品牌管理者从"媒体的多元化运作""区域政府沟通""代理商对服务满意""代言人与品牌匹配""成分品牌嵌入"及"社群关系维护"等关键要素层面分析品牌关系和竞争态势,找到有利于自身品牌的市场定位方向,集中有限资源,通过优化关键因子,进行利基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象征,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一个品牌一旦拥有广大的忠诚顾客,其领导地位就可经久不衰,即使其产品已历经改良和替换。本文把品牌放在生态系统内进行研究,改变了过去把培育、经营品牌只是单个企业任务的观点,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工作,包括社会环境、利益相关群体、供应商、渠道商、竞争者、企业本身等主体,他们在生态系统内,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本身品牌运作为核心,协同作战,共同进化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运作的品牌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内的品牌战略模式为:品牌生态战略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和视角看待企业和行业的品牌建设,解决目前保险行业品牌建设遇到的问题,找到一条保险行业和企业品牌建设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