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小凌河扇地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地表水补给为扇地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保护管理地下水从保护管理地表水开始。文中重点介绍河道渗漏补给量和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量的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石川河地下水位的有效回升进而维持采补平衡,需在该区实施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补给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选取地下水埋深、坡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与环境敏感区距离和给水度6个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对人工补给地下水地点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分析典型人工补给潜力区的地层结构,探索可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结果表明:适宜进行人工补给的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东南部,面积达48.0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0%。建议:在石川河河道中上游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的北部修建地表入渗池或渗坑;在河道中上游高潜力和较高潜力区域南部和河道中下游的较高潜力区域布设反滤回灌井群;可沿石川河河道中上游高潜力与较高潜力区域之间布置一条长约4.5 km的渗渠,利用河道进行入渗补给。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库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聊城市超采区内不同埋深的地下水测井,依据2000—2016年降水与监测井地下水位数据,分析超采区内降水对地下水生态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采区内埋深5.5~6.5 m的区域,降水对其存在较大的影响;当埋深接近10 m时,其影响不明显,但无论埋深多大,汛期内的埋深趋势总是在减小。  相似文献   

4.
降雨到达地面后,首先增大表层土壤含水率,当降雨量与雨前1m以上土层储水量之和大于田间持水量后,方可形成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根据8m蒸渗仪的资料,分析入渗补给过程和变化规律,并在常用的降雨入渗补给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效降雨量与入渗补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山前平原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空间变异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了平水年和丰水年两种降雨年型下研究区13个出水口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在研究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山与平原交接断面上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变异非常大,因此山前平原所接受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空间变异也非常大。不同的降雨年型下,降雨量转化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比例也不同。平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小,丰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大。应用SWAT模型时,与ArcView的拓展模块有机结合,可以更方便提取完整的大流域,划分出合理的子流域。  相似文献   

6.
山地-平原过渡地区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周训 《人民长江》2013,44(13):18-21
为研究山地-平原过渡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机制,选择两个地质背景各异的地区做对比研究,分析各补给来源对地下水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气降水是山地-平原过渡地区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河水是河渠附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稻田水是稻田分布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但是对整个区域的地下水的贡献率较小;山前侧向补给是山前的某个小区域内地下水的控制性补给来源。大区域的地形、地质背景是影响该区域地下水补给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研究成果对山地-平原过渡地区的多种水资源调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潭泉域为研究对象,在泉域采取水样测试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通过Piper三线图、Gibbs图、线性回归分析、因子主成分分析及高程反演方法,探讨了黑龙潭泉域水化学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各泉群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以Ca~(2+)、HCO■、SO■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影响;水样点基本落在降水线右下方,研究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样的补给高程为3 715~4 154 m;水样均接受九子海地区降水补给,但清溪泉群还接受玉龙雪山地区冰雪融水的补给,清溪泉群地下水子系统属于"多源同汇",其他泉群属于"单源单汇"。  相似文献   

8.
季节性冻土区融雪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季节性冻土区春季融雪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通过对小型野外试验场地气温、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动态的系统监测,分析了冻结期和融冻期间地下水位动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要素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冻土层渗透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季节性冻土区不同冻融阶段相应的地下水补给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土区大气降水入渗量应分非冻结期、冻结期以及融冻期三个时段进行计算,其中冻结期大气降水以降雪形式出现,对地下水无入渗补给作用;春季融冻期间,在冻结期内产生的积雪开始融化,可单独或与大气降雨一起入渗,并对地下水产生较为明显补给作用,但入渗补给系数相对较小,在本文的实例研究场地内,融冻期的融雪(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仅为非冻结期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9.
降雨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降雨入渗补给的模式,通过分析活塞式降雨入渗、降雨入渗补给的滞后和延迟、降雨入渗优先补给等,研究了土壤不同岩性、不同埋深、不同降雨时段与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降雨入渗补给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变异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环境同位素技术和指数加权量化研究表明,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变异主要受区域气候变化和中游区人类活动影响;中游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补给变异影响强度达85%,春灌是关键时期。提出实现黑河流域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下游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关键是规范中游区人类用水行为,使其符合黑河流域水循环自然规律;必须重视连续枯水期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科学调控,确保黑河干流的人类活动影响度低于37%。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一亩泉地下水回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现场回灌试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地下水超采降落漏斗分布范围、地下储水空间、回灌水向深层含水层及外流域流失的可能性,及入渗场地下水回灌地质条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适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回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许多地区缺乏实测洪水资料,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基于西南地区11个流域66个水文站点的设计洪峰流量(Qp)和集水面积(F)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分类研究了西南地区QpF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涪江流域、岷江流域、澜沧江流域QpF之间能较好地满足线性关系;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雅砻江流域QpF之间指数关系较显著;金沙江流域、怒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QpF之间幂函数关系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无资料地区建立流域QpF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hreatic aquifers due to recharge is most important for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systems.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water-table fluctuation in a finite aquifer system due to transient recharge from two parallel strip basins. Application of the solu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water table and i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ntrolling parameters on the water-table fluctuation is demonstrated with the help of an example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新疆农八师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灌区的灌溉系统、农作物种类及灌溉制度,建立了以灌区地下水抽水总量最小为主要目标,以灌区农业经济总效益最大为次要目标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并采用目标规划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在不同保证率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及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果表明:灌区供需水高峰期不一致和灌溉系统的蓄水、输配水能力不足是产生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应适当调整灌区农业种植结构,改造灌区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5.
文中采用大同市区供水区域1984—2000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城北、城西、城南供水水源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降落漏斗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各水源区地下水位年际、年内的变化规律及动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忻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发现各分区现状开采程度差异很大.甚至出现局部超采,因此,这一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要科学合理地开发、配置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凌海市大小凌河扇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长  秦龙 《吉林水利》2005,(10):23-25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水文、水文地质及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各种条件,对地下水人工回灌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天然河道治理规划中,必须对河道断面进行排涝复核。以南通市为例,对平原河网地区的排涝复核计算方法作了探讨,介绍了河网概化、排涝流量计算、水面线推求以及水位平差等技术问题,可为类似地区的河道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俊峰  何予川 《人民黄河》1997,19(12):33-36
在对调水量有关概念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了大通河外调水量分析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经分析计算,上游武权他拉断面多年平均每年可向引大济黑、引大济湖两工程供水4.01亿m^3,流域5项调水工程每年共可外调水量18.29亿m^3,着重介绍了基于调水工程综合社会评价结果的需水规模的分析及供水引水过程的处理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影响外调水量规模的水质问题的简单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侯文萍 《水力发电》2006,32(9):18-19,53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受人力和财力限制,地表河流水文站网布设密度非常有限,有些小流域尚属无资料地区,在这些地区,如何进行地表水资源评价便成为实际工作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结合工程实际,对某河流取水口河段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估算方法进行介绍,力求计算准确、可靠,以确保工程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