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城乡就业矛盾现状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国家经贸委了解的情况看,1998年底,中国结转的城镇登记的公开失业人员为620万人,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超过1000万人,下岗职工中未就业的人员达600万人。企业内部还有3000万左右的富余职工,这些隐性失业人员随时都有可能显出。城镇就业问题不仅来自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和企业的冗员,同时还来自城镇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以及伴随中国当前机构改革分流出来的相当部分人员,据估计,1999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量基本要在400万人以上,城镇自身面临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石玉顶 《经济师》1999,(10):17-18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机会在哪里?人们已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然而,各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却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宁愿拿很低工资收入,而不愿离开国有企业。或已公开失业或下岗并可能事实上已受雇他人或自我雇佣,但不愿公开身份,以“下岗”身份与国有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而形成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现象。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观念陈旧,再就业的关键是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认为,“双隐”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3.
马斌 《广东经济》2000,(3):43-4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9年1月作出了关于推进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机制的通知。广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也在积极地进行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戴莲 《生产率系统》2003,(2):78-78,8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失业、下岗职工居高不下,如何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从如何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积极扶持小企业;对于安排再就业人员的乡镇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减少结构性失业。运用税收政策完善人力资本政策,使人力资本政策在促进我国就业。促进就业还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就业乃民生之本,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此,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本文认为当前的促进再就业税收政策仍不完善,试通过分析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顺贤 《经济师》2006,(4):227-228
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政策对就业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存在诸多缺陷,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形成有效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与国有企业改革、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密切相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同时也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本文对河北省下岗职工再就业障碍与途径进行分析探讨,重点讨论发展社区服务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岗位机会。一、河北省下岗职工再就业基本情况根据再就业统计资料反映,河北省下岗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2003年,在城镇劳动力就业方面,全省实行了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严格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的审批和管理,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规范职业中介行为。2003…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下岗和失业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使得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使得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所以,就业是长期的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既然长期的客观规律和近期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0.
姚荣玉 《经济师》2005,(1):208-209
大量企业富余人员与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更好地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谈起,探讨在今后新的一轮税制改革中制订税收优惠政策时更应考虑的事项及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政策工具促进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