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大股东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既可以发挥监督和决策职能的优势,又存在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以及责任弱化、监督不力的弊端,上市公司应提高大股东董事的独立性和多元化,优化大股东董事的构成比例,强化其责任并加大业绩评估,从而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权比重过大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截至2000年12月31日,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共有总股本3613亿股,其中国有股总数为2830亿股,占总股本的65.87%,按当时的市价折合市值约为32003亿元,而同期的公众流通股仅有1233亿股,市值约为16087亿元。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国有股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股东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国有股持股主体以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上市公…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深、沪两市在2001-2004年期间连续2年EBITDA小于财务费用的104家上市公司为财务危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角度验证大股东的利益侵占与利益协同理论,并从股权结构安排、高管人员激励与董事会治理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内部治理机制能否降低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通过构建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对公司财务危机概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合理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6.
优先股在公司治理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股独占”、“一股独大”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企业百分之百或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国有股,并且第一大股东比第二大股东大得多,剩下的都是散户。由于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往往为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侵害上市公司权益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制度风险。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及技术管理水平落后,许多企业濒临亏损。尽管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一降再降,利息支出仍是国有企业沉重的财务负担,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按照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改善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质量,必须…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很大比重的是国有股和法人股 ,并且不能上市流通 ,致使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减持国有股的比重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允许商业保险基金间接入市 ,设立开放式基金 ,培育机构投资者对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不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任何治理措施都将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花样不断翻新的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本文试图以比较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为目标,提出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不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任何治理措施都将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花样不断翻新的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本文试图以比较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为目标,提出解决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文章将从分析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和股权结构入手 ,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并对股权结构和公司业绩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列举目前针对我国股权结构改革的四种观点 ,以期能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受到大股东控制的影响,股权结构会对企业公益性捐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8~2012年沪深两市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公益性捐赠支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制衡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股权制衡显著提升了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股权制衡显著抑制大股东控制对公益性捐赠水平的降低效应。考虑企业产权性质差异后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控制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降低效应和股权制衡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提升效应仅在民营企业中显著,并且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控制降低企业公益性捐赠水平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道德风险与公司现金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借鉴Myers & Majluf(1984)的模型框架,从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视角构建了公司发行股票为投资项目融资的决策模型。本文模型分析表明,公司控股股东会选择在其自身利益增加的情况下发行股票,但这有可能损害公司原有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的这种道德风险将被市场所预期,从而会对公司融资行为形成约束。在这种因控股股东道德风险所引起的融资约束下,公司现金持有策略会发生变化。控股股东出于利益侵占动机增强对现金资产的偏好,导致公司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上升,而公司增持现金的价值效应较低。在实证检验中,本文以2003—200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用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代表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强弱。检验结果表明,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较大的情况下,公司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较高而现金变动的价值较低,这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3.
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在新的导向下,“平坦”的管理者补偿计划,正确导向的经理人市场,非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契约性保护条件下的股东专一控制权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公司治理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何种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大股东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采用相对管理费用作为权益代理成本的代理变量,以1999~2002年上市公司为对象,检验了两种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大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经营者代理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在国家控股公司与非国家控股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几乎没有影响;相反,终极控股权性质对权益代理成本产生了显著影响,即无论是否考虑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国家控股公司的代理成本显著高于非国家控股公司;并且,在国家控股公司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权益代理成本越高。此外,文章还发现,国家控股方式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国资部门控股公司代理成本显著高于其他的国家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沪、深两市主板披露的研发投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终极产权论视角,研究终极股东超额控制如何影响公司研发投资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就越倾向于减少高风险、长周期性质的研发投资,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公司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非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国有控股公司终极股东超额控制程度对公司研发投资的负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家族化水平、大股东监督与公司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在不同的家族化管理水平下.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并以2004年深、沪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作用的强弱受到家族化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发展瓶颈、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有利于引导企业关注创新的实际效果,避免创新不足和创新过剩所带来的风险。企业技术创新涉及技术、市场、客户等诸多要素,必须借助创新效率评估模型:区分技术创新和企业核心业务的关联度,明确创新涉及的要素,定性判断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利用市场调查等手段,对创新预算以及创新效果经过定量核算。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的创新效率,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在创新战略上,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导地位,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功能,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稀缺的资本配置到优秀上市公司中,避免恶意融资,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融资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直接诱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虚增报告盈余以达到“配股资格线”的可能性,这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诱因。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如完善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股权结构,加强审计力度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等。 相似文献
19.
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竞争优势,但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股东监督并购公司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收购公司总体上没有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但不同类型的并购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司竞争优势与法人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收购前后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收购公司的竞争优势明显.培育非国有股大股东.减少地方政府干预,限制关联并购中的投机性,有助于增强公司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现有关于大股东掏空的研究,或孤立研究掏空问题,或虽结合支持研究但其背景依据不适合中国。为此,笔者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融资限制,借鉴性引入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分析思路,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提供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的经验证据,同时也验证了Friedman等(2003)关于掏空和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