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民营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工商联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工商联组织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工商联工作实际,引导工商联干部和广大会员企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工商联各项工作的开展,并抓好落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江泽民文选》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在学习中加强自身建设,在贯彻中履行工作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以及确保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任务的重大举措和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养老保险具有资金规模大、计划周期长的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苏敏 《理论观察》2006,(6):148-1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和工作措施,它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谱写中国未来发展新篇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延保 《发展》2007,(5):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甘肃省天祝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力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天祝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争创全省一流的民族自治县.为此,要扎扎实实在2007年的各项工作上务求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把着力构筑和谐的发展格局作为一项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做好统筹区域发展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把握全省生产力和人口布局,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以统筹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努力形成和谐的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郭勇格 《当代陕西》2006,(11):15-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新澄城,我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郑荐平 《浙江经济》2006,(23):18-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最近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6,(21):28-28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芪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鸿篇巨制,已全面系统地展现在了公众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樊登义  马培祥 《天津经济》2007,(2):64-66,7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和谐天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也为财税部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春花秋实,我们走过2006,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2006年留给我们无数回忆和留恋,2007年将带来更多期待和精彩。未采的精彩已现端倪。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纲领性的文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明确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是企业政工人员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3.
梁枫 《宁波通讯》2006,(12):10-1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作出了部署.西藏社会的和谐安定是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陶克 《内蒙古工作》2006,(11):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五次全委会明确提出着力构建在党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内蒙古。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构建和谐内蒙古的部署上来,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并把“和谐”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之一,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六中全会决定是我们党对和谐社会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全党全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北方经济》2006,(12):15-15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做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我国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扎实做好电信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要集中精力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监管为民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电信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促进城乡通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电信服务水平,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努力实现国家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电信监管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