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下降趋势,商务部出台六大措施扭转其下滑势头,推动机电科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调整和完善政策,努力保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二是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出口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四是继续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稳定出口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五是做好出口管制,扩大高技术贸易,维护国家安全;六是深化产业联系机制建设,强化对企业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我国对外贸易“质”的提高的客观要求。中国外贸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及“两高一资”型的产品,尤其是纺织和服装以及初级原材料,虽然到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8.6%,但由于机电产品主要以加工贸易形式开展,国内从事加工组装的劳动密集环节,所以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特征,高新技术产品也因为技术水平的原因带有“准高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颖 《企业文明》2004,(11):73-74
1999年我国提出"科技兴贸"战略,以改变外贸增长的方式,促进外贸出口的发展。"科技兴贸"战略的核心在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攀升。今年1季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达64%,占我国同期出口总额的28.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增长,表明在"科技兴贸"战略推行的5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庚晋  周洁 《企业导报》2003,(10):23-24
<正> 2002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新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已超过40%。但是,中国的企业有一块难以治愈的“心病”,那就是苦于没有掌握本行业的利润杠杆——核心技术。我们距离掌握机电领域核心技术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通过数字分析表明,我国近9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而加工贸易的近四分之三是由外商在华投资企业进行的。不少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主要从事组装加工,对引进技术的消  相似文献   

5.
一、宁波加工贸易的现状 1.加工贸易稳步发展,整体规模不大 到2005年底,全市有加工贸易经营企业5000余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92.2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71.47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7.8%;加工贸易进口10.7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6.01%.2005年1-9月,宁波市加工贸易进出口66.3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53.69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19.65%,加工贸易进口12.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8.57%.  相似文献   

6.
上半年,本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71.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出口426.62亿美元,增长26.4%;进口445.04亿美元,增长6.6%。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一是进口增速明显放缓,贸易逆差规模逐步缩小;二是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贸易;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本市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五是对美、欧主要经济体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在宁波的出口贸易结构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本文回顾了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分析了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劣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宁波加工贸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其目的是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使中国外贸出口从兼具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双重围特性的机电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升级。为探讨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本文采用1998年至2003年中国与一些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交易国的出口流量数据,解释影响出口流量的因素,并从总量和大类产品两个层次测算各出口市场的潜力,从而为改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绩效提供可参考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曾经要依赖进口外国先进技术产品,现在每年有数千万美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日本、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去年,广西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闯出一条路来,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关口,成为广西外贸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据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103.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5.2%。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袁海英认为,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呈现四个新特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近38%。近三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45%。统计表明,计算机通信技术产品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科技兴贸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科技部.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日前联合发布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列入目录的8个领域1900项高新技术产品均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出口优惠政策。这8个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产品以及环境保护、地球空间和海洋领域的产品。这一《目录》是参考国际通用的高技术产品分类,以我国现行的高技术范围为基础,经过上百名技术和贸易专家评审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后编制的。列入《目录》的产品主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我国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创造、制造业能力形成等重大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认识不够、自主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缺乏、产品科技含量低、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进出口国家过于集中、增值率缓慢且获利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为春兰产品出口提供了助力。2003年开局以来,春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就连创历史新高,今年一至二月出口总量同比增长41.6%,其中以“静博士”为代表的空调新品前两个月的出口量已刷新历史记录。此外,春兰电脑滚筒洗衣机也是今年头两个月出口增长最快的高科技产品之一。虽然传统的英、法、德、意等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基本保持了不变,  相似文献   

14.
信息博览     
我国控制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2006年,国家从保护国内资源的角度,对于部分可用竭的资源性产品,在控制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同时,进一步控制出口数量。这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保总局七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中规定的。《通知》提出,对稀土等产品出口数量要适当调减。焦炭出口配额量维持上年水平,不再增加。严格控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汽、煤、柴油的出口数量,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核定,海关按照核定数量放行。2006年,除大…  相似文献   

15.
政策快递     
《公司》2001,(11)
我国出台十项措施方便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通关 从海关总署获悉,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出口,中国海关总署、外经贸部新近联合出台了十项便捷措施,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中国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通关。由这两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有关通知规定,凡在中国境内从事高新技术,其生产产品已列入中国科学技术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编制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并且年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和外商的投资企业),可向所在地海关提出申请使用出口便捷通关程序…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特性,其比较优势只有转化成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本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传统产业依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相比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体,我们仍旧处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阶段,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却显得十分不足.由此,我们提出用H-O模型来分析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由此探索出两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方式,实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中国制造的国际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其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的贸易结构.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在世界制成品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从最初的出口初级产品到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产业结构迅速向高新技术方向升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加工贸易在促进劳动就业,扩大对外贸易出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工贸易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显现,中国加工贸易未来发展之路如何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