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的决定性因素,如何选择适当的模式发展高技术产业也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拟从剖析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特征中,得出对我国进一步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国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应从三个层面(国家、开发区和企业)展开,本文主要研究国家模式。文章从支撑网络概念出发,认为构成支撑网络的五个节点(政府、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中政府和市场是关键的二个结点。基于这样的考虑,文章在比较分析了几个典型国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优化模式的分析框架的几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彭建娟 《技术经济》2014,33(9):37-42
构建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1—2010年中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的3个构成要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银行发展效率与高技术产业的2种技术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过程创新模式之间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但与产品创新模式之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得出结论: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而非银行发展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鉴于产品创新是过程创新的目的和载体,目前存在较强的金融体系功能细化需求,该趋势下的产品创新与金融结构发展及银行效率的进一步拟合将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5.
大力开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1,21(1):38-42
本文首先指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然后分析我国近年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人文地理学界开展此项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正在逐渐走向协同发展,在深入分析两者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桥梁的协同发展的两种战略模式,并从生产协同、管理协同和市场协同3个层面具体分析了实现协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概况八九十年代,世界高科技日新月异。芬兰亦不甘落后,政府和企业适时调整科技战略,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瞄准世界市场发展趋势,从80年代初开始,芬国内产业政策就确立了开发高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电子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科学仪器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经过近20年的努力,芬兰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叨年代以来,芬兰的科技投入已初见成效,从其经济结构上讲,以高科技为龙头的电子通讯,办公自动化设备。科学仪器以及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在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原来较为单一地依赖森林工业…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出发,探讨高技术、高技术产业的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10.
战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和我国应对诸多战略挑战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掌握其发展规律,从概念分析及其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其特征,即战略性、创新性、产品公共性、垄断性、规模性、关联性、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探讨了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市场发展前景、国际发展环境、制度文化氛围、集群创新能力等对它的影响,归纳了它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业化、空间布局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发展模式,阐述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超前部署、官产学研一体化、技术集成创新、领域差别化发展、持续高端化等规律,最后对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在战略高技术产业布局上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规模、效益和速度3个方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区际差异分析,进而提炼和归纳出各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均衡态势明显,其中,发展规模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发展效益和发展速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尤其较慢;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战略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产业,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北京市1997、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对4个典型高技术产业的投入结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修正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归纳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驱动模式:人力资本驱动特征日益显著;对经济的驱动模式以需求拉动为主;产业内互动模式以产业后向关联为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人才战略,增强高技术产业供给支撑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内部双向融合发展,基于产业政策立法建立稳定的科技产业政策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融合分析框架,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可视为包括技术融合、需求融合、企业融合和制度融合在内的产业融合的特殊表现形式。其中,技术融合是起点,企业融合是实现途径,需求融合是重要拉动力,制度融合是外部推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典型产业——核能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融合、企业融合、需求融合和制度融合等方面,分析核能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夯实技术基础、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建立需求拉动机制以及完善军民融合制度建设等一些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高新区阶段发展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层级发展途径,认为我国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内涵为:在产业集聚向创新集聚转换时期,需要深化“技—工—贸”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园区发展创新驱动和创意驱动,推动产业结构由加工制造和集成组装向产品设计与品牌运营过渡,促进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由单体制造向供应链协同和产业链创新的智慧制造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组织冗余,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适当的组织冗余又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企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冗余的合理利用,关系到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针对高技术企业内部的组织冗余,分析其在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构成和价值,进而通过构建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开发模型,分析环境、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之间的关系,最终对高技术企业合理利用组织冗余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法对我国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并度量创新要素供给协调度,从创新要素供给综合指数和子系统协调度两个方面评价创新要素有效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区域创新要素供给分为5个梯度,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各梯度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实现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层从2009年的压力层与状态层转变为2018年的响应层与状态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各省域应依据自身要素供给主要障碍层和障碍因子,结合自身创新要素供给所处梯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强链、补链、固链相结合,实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7.
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法对我国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并度量创新要素供给协调度,从创新要素供给综合指数和子系统协调度两个方面评价创新要素有效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区域创新要素供给分为5个梯度,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各梯度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实现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层从2009年的压力层与状态层转变为2018年的响应层与状态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各省域应依据自身要素供给主要障碍层和障碍因子,结合自身创新要素供给所处梯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强链、补链、固链相结合,实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财务信息视角,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其成长性进行评价,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性差、两极分化严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创业风险投资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成所形成的集成体,从集成论的5个基本要素入手分析该集成体,并就如何促进该集成体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