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苏联政治经济学观点.国有经济的统治地位和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国民经济计划化,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中国曾“以俄为师”.极度效仿。我国1956年民营企业绝迹,国有制经济便通吃天下;长时期内国有制成为崇拜,一度到极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破除国有制崇拜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条件越来越成熟。坚持崇拜国有制的人们深感危机,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辩论由此展开。中央顺民心民意,中共十五大破除国有制崇拜论,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和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推出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登记监管机制创新,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加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个体工商业实有户数止跌回升,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向增长,户均资金数额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来讲,制定《物权法》是确认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公有制优越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石淼 《现代企业》2014,(1):20-21
一、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1.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改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我党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企业正确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的要求组织谋划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党的领导地位,坚持改制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并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依靠广大员工,  相似文献   

5.
NO.1党的十七大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表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是新提法,之所以提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转过来主要是体制问题。他表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重启改革议程,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能够往前推进,那么转型、结构优化就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有过各种各样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和实践,我们党所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所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的国体、政体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履职能力和从业行为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质量与进程。面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任和日益复杂的从业环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2005,(2):2-7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上海小企业》2005,(3):43-4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总会计师》2013,(2):11-11
2月17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年年会以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路径为题展开。经济学家吴敬琏呼吁,中央应尽快建立体制改革工作班子,开始进行前期研究工作。这一呼吁得到其他经济学家的普遍响应。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非官方的、公益性的经济学家组织。其中5人在十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2人当选为中央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的今天。各地区、部门之间,在生产、流通、科技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有了很大发展。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的基础上,企业之间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横向经济联营企业,这些横向经济联营企业,已经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横向经济联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促进了资源开发和资金合理使用,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人才合理交流,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将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多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类经济成份的构成,以表明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份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沈阳市工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结构。本文就2000年以来,沈阳市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调整和完善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榕明 《经济界》2005,(3):18-19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不再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国有经济领域内部,而是放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全视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使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能够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投资参股、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到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17.
孙惠英 《数据》2009,(3):11-12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政策的带动,进一步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产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发展速度已步入快速轨道。  相似文献   

18.
蒋超 《河北企业》2007,(4):24-24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些论断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我认为,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应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坚持和完善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报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政治智慧,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强调,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回顾历史,1978年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党对所有制、分配关系、计划与市场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产生着一个又一个理论飞跃。思想的解放、理论的飞跃又不断引导着实践的革命,带来了中国大地四十年间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内在要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得以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