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人在哪个天地中最容易异化?财富天地。面对一堆金子,两只贪婪的眼闪出绿莹莹的光。这是最常见的文学描写。许多人把“人为钱还是钱为人”等同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被搅得闹不准北。为防止走火入魔出现异化,在财富堆中打滚的人就特讲究固本培元。这个本,应当就是人本。  相似文献   

2.
我们追求幸福。我们追求财富。 如果幸福是我们的终极追求,那么,财富是什么? 如果财富是我们的一生追求.那么,什么才是幸福呢?  相似文献   

3.
财富的源头     
在商品社会,财富不等于幸福,却是幸福的媒婆。一个人生来就得追求和创造财富,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幸福就在于创造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国民幸福总值(GNH)的启示与国民幸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微观幸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考量,是一种创新性研究.不丹等国整体人文发展情况与GDP增长的逆态势以及诸多著名学者均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说明国民幸福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GNH理论的研究,指出NHI较之GNH衡量国民幸福更为恰当,并提出构建以NHI为核心的多维度国民幸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当历史的长河呼啸着涌进21世纪的时候,我们极目回望,在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仿佛一夜之间神话般地矗起广厦千万间,现代化工厂千万座,商店的货架上琳琅满目,大街上车水马龙……改革开放短短的20多年,人们创造出来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的总和,面对眼前这财富涌动的世界,多种文化的碰撞,激发出各式各样的财富观。今天人们对财富认知的心态、理念、思考都面临着重新的调整与转换。良好的财富观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剂,是文明进步的推动力。《管理与财富》杂志愿意与大家共同建设一种健康的财富文化。以下摘录的财富语录也许对人们会有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方东 《新经济》2004,(8):24-28
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并不简取决于我们手中掌握了多少财富;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是否带给我们幸福感,也并不取决于这座城市的富或贫。幸福指数的出现,给我们对幸福城市的评价带来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2,(22):56-56
幸福,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更是人们一个美好愿望。幸福是什么,是那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那大把大把的财富?不,都不是。幸福是一种灵魂的成就,它是一种持续的、精神的追索。2012年10月21日,由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主办的"超越财富、寻找幸福"——"浦发卓信"心灵之旅客户回馈活动在青岛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释果宁法师,受邀与浦发银行高净值客户分享幸福的真谛。据了解,此次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举办的"超越财富、寻找幸福"客户答谢活动,是青岛分行为迎接浦发银行成立20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巡讲,并获得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声音     
《商周刊》2011,(4):15-15
“生活需要钱,我也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钱,但如果生活完全是为了挣钱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如果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银行账户上增加更多的0,那没有什么意义,把钱作为最终目的,那这个人其实也是没有多少财富的。”——对于个人财富,胡润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在新年下了一个决心,而你觉得这个决心不能扩展你当前的技能、让你学会新的东西,也不能发挥你的想像力或调动你的激情,那么请把你的目标提高30%。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财富都得到快速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掀起了一场财富的资本化运动,更是让大多数民众感觉家庭财富在逐渐地增长。但是,当民众衣食住行基本上得到满足,财富有一定程度增长后,如何让个人财富更好的增长,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如何让民众手上的“钱”能够更好的生“钱”,这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0.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国民财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配不公,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又取决于企业核心能力及其战略。世界各国要想取得与其自身人口相当的国民财富,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是:(1)加大跨国公司向中国技术转让的力度;(2)组建和扶持具有强大实力的大企业集团;(3)铸造核心能力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重商主义财富论、国富论到劳动价值论、市场价值论、能量价值论,它们理论中关于衡量世界财富的标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笔者认为太阳能值财富理论在真正意义上找到了衡量世界财富的尺度。由于美国能值货币比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美国在与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每年获得的超额利润达3904亿美元。美国是通过资源出口国的贡献来支撑其生产率的增长与其高消费格局的。2006年全年我国大陆能值财富流失超过5.35×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8425.2亿美元。为了减少我国外贸能值财富的流失和外汇储备的缩水,笔者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叶敏 《开放时代》2001,(6):58-62
大凡主张一种“否定性自由”的自由主义政治学家,自洛克以降,都主张一种个人追求财富的自由,将自由的实现与私有财产。市场竞争等必然联系起来,认为经济自由是个人自由的最大保障。尤其是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以后,许多自由主义哲学家,如托克维尔、贡斯当等人,深刻地体会到对平等的盲目追求可以把人们带到多远,都不约而同地将对财富的再分配的平等要求看作是自由的大敌。同样的,哈耶克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市场崇尚者,推崇市场在社会运作中的巨大作用;认为由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最为公正和有效的,任何人为的财富再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个随机宏观模型,考虑到军费开支和治安水平,采用随机最优化的方法,把军费开支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和生产函数,得到经济达均衡时军费开支、个人收入的风险对治安水平的影响。同时求出最优的增长率和个人资本与财富比、消费和财富比。  相似文献   

14.
该文提出,从重商主义财富论、国富论到劳动价值论、市场价值论、能量价值论,它们理论中关于衡量世界财富的标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太阳能值财富理论才在真正意义上找到了衡量世界财富的尺度。由于美国能值货币比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美国在与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每年获得的超额利润达3904亿美元。美国是通过资源出口国的贡献来支撑其生产率的增长与其高消费格局的。2006年全年我国大陆能值财富流失数目大得惊人。为了减少我国外贸能值财富的流失和外汇储备的缩水,该文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议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洁 《经济师》2009,(2):64-64
GDP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三十而立”演变成为“三十而富”,是社会进人财富高速增长期的价值观偏移的反映,也是我们时代的财富焦虑的激烈表现。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这种焦虑期的追富心态演变成一种新富生活方式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生活究竟使人类的生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类追逐财富的进程,在带来不断适应和满足需求的正向效应之外,还带来了怎样的负向效应?当我们回望那些曾经辉煌壮丽而又烟消云散于历史长河中的财富故事,直面并冷静审视当下风起云涌、触目惊心的财富现象,无数追逐者上演的财富败局总是惊人地相似,宛如历史事件的重演,应验着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财富论》作者在斯密的财富论和马克思经典作家财富论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参照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财富的内涵、结构、源泉及财富创造的机制和规律,并阐述了从财富视角研究人民幸福的最大增进,即现代财富创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创造这一命题。此论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中国人民谋取最大幸福,贡献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19.
正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成就,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无论用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换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应是很确定的事。而此时更需思考的是,每年产出如此大的经济规模,能带来多少国民财富与幸福?从分配的角度,如果每年新增经济价值的分配更多倾向政府与企业,则国民收入的提升将低于GDP的增速;如果财富分配的逻辑更倾向既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围绕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环境质量、国民幸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这些研究内容来看,最初的收入差距影响研究注重对收入差距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现阶段的研究转向评价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效应。研究视角由客观评价转向个人主观评价,开始关注个人对收入差距的感知和承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