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淑晴 《特区经济》2007,216(1):136-137
本文立足农民,分析了农民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我国以往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许多侵害农民利益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和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使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获得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识农民主体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民主体性既包括了政治主体与市场主体,又包含了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这些主体性作用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刘丁银 《魅力中国》2009,(31):47-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则是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群  张晓楠 《特区经济》2008,(12):162-164
农民权利保障的不充分是"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被破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农民三种重要权利的缺失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保障农民权利的根本,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巩固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保障农民各项权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2021,(2):F0002-F0002,I0001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强调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强化科技创新力量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引方向。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做时代的先行者,没有捷径,但有新途,要坚持科技创新、科技自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6.
李晓翼  李臻 《乡镇经济》2009,25(9):90-92
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状况、生产技术水平、经营能力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培育和造就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在中国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利益问题的思想,对于今天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农民发展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的“愚、散、弱、贫”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桎梏。研究农民发展问题,探求促进农民自谋发展、政府支持发展、社会各界帮扶发展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我国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能力,是我国长期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下,培育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新农村建设实效发挥乃至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从调动积极性和增强自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增加人力资本及提供相应的制度和体制保障,提高农民的生存质量是培育农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走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上的各种误区可能导致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因此,既不能将新农村建设简单等同于“新村”建设,也不能将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立起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新时代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杨骏  崔军伟 《理论观察》2007,(4):103-104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以"富农"与"教农"为两翼。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富农"是激发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的基本要求,"教农"是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的现实需要。两翼齐飞方能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总的目标,明确基本要求,提供科学的基本思路、价值判断标准和方法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任务;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全面协调永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新时代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更加幸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村基础条件建没,提高群众福利、改善农村环境和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8.
红歌即红色歌曲的简称,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产物,红色歌曲作用有其特殊性.红歌在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历史作用,在“中国梦”建设中有着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红歌的作用在于更好的教育人民,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更有助于中国梦建设,有助于培养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农民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民革命论,把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无产阶级革命动力的高度,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建国后,党领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支持农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对农民的教育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民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民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弱势阶层,同时也是教育弱势群体,靠其自身的力量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着眼于"治本"的"教育补偿"对贫困乡村和边远地区人口以及失去土地依存而逐渐"市民化"的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社会低收入阶层的"脱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