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加入WTO,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就必须按国际惯例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实质重于形式规定:如果信息要想真实反映它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么就必须根据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核算与反映。我国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人员应当根据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只有掌握以下三方面内容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江润秋 《广西会计》2003,(10):27-2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我国首次正式提出的“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 ,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 ,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 ,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上的运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笔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解释是:企业要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该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何勇 《事业财会》2001,(2):44-46
鉴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并非总是一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应该按照其实质而不是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基本会计原则,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沿未包含该原则。为此,有必要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出深入探讨,并考虑将其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标准,早在未明确提出之前。就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明确地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时,既要考虑交易或事项外在的法律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内在的经济实质。当其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当以其经济实质作为核算依据。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体运用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修订。至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了全新的诠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以及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虹 《新疆财会》2004,(1):39-40
一、融资租赁资产的会计核算必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在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诸多争议与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一是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我国许多会计学者也将实质重于形式归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9.
去年,财政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2001》。打破了以往分行业、分企业组织形式制定会计制度的格局,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统一性和有用性起着重要作用。此次改革,突出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方面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的12条一般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预计…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会计核算起修正作用的一种准则,它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际上在我国许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都隐含着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只不过未作为会计原则明确提出来而已,在2001年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就将其列为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第(二)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01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简称为“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该会计原则的内涵是指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其实早在1999年1月1日颁发执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一、对实质重于形式含义的重新认识《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是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著名的“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可以说是现代会计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但从现有的会计文献看,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都是原则性,不利于实际操作。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之中,该公告发布于1970年。在该公告中,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财务会计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英、法国的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展开讨论,简要分析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关系及“实质重于形式”在法律实践和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说明在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不明确或不适用时。会计应偏重于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并在回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过程以及应用具体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需要在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上多下功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1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其含义为:“如果信息要想真实地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面貌相一致的。”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单独列示,但其基本精神已散见于其他一般原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在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项原则不仅在会计实务处理上极为重要,而且对审计鉴定工作更具指导意义,它是一种科学的判…  相似文献   

16.
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会计之友》2002,(10):44-45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及产生背景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简言之,当某一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发生冲突时,会计强调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我国以往在制定准则、制度时虽然已有所体现,但一直未将其明文列示于会计原则部分。这次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其例为会计原则的第二条,这对完善甸会计理论,指导企业会计实务,保证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外在的表现形式。《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条款说明,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不要被外在的表现形式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一、乡镇企业会计核算中关于资产的确认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  相似文献   

19.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新旧制度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差别。本文就新旧制度中有关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区别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一、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制度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条原则实际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留给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空间。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  相似文献   

2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知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扩展了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使之贯彻得更加充分、彻底外,还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反映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制定和运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方面的两大特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是什么?它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是怎样运用的?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1970年颁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该公告指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