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转方式和调结构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发展,其核心环节是科技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故创新型企业是区域依靠自主创新转方式和调结构的关键抓手.通过对山东省18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抽样数据调查,从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区域、规模产值和专利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促进山东省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路径及对策.结论显示,山东省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为非国有企业提供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2.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能否提升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目标、整合模式和整合策略进行了探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必将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创新群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创新在时间和经济空间上具有群集特性。它发起于根本性的(自主)创新,并能够产生强烈的创新溢出效应。分析认为,将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在创新群的基础上,培育以国家战略性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创新群,能够将创新能力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我们实现完全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转方式和调结构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发展,其核心环节是科技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故创新型企业是区域依靠自主创新转方式和调结构的关键抓手。通过对山东省18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抽样数据调查,从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区域、规模产值和专利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促进山东省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路径及对策。结论显示,山东省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为非国有企业提供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有关自主创新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针对自主创新的意义、内涵、特征、影响因素、机理、对策等研究重点展开述评,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体系(RIS)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研发投入、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政策六大因素为基础的RIS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以深圳1998—2009年度的创新活动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了RIS六大影响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及作用。结果表明上述六大影响因素均与深圳RIS创新产出正相关。鉴于深圳是我国目前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该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目前广泛兴起的RIS构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苏南甚至江苏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苏南示范区内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意识逐步提升,凸显出强大的创新生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南示范区在新一轮竞争中扩大创新优势,需要多区多园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实现一体化和特色化发展,提升协作效率,挖掘企业内源创新动力,打造人才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良强 《技术经济》2008,27(10):1-11
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对于改善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链式模式和创新活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方法和概念模型;并以我国福建省为例,利用1995--2006年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福建省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市场实现等环节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自主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活动仍处于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状态,继续增加知识创新资源投入仍将是合理的;技术开发活动已进入了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无效率状况严重;设计制造活动的综合绩效较高,但2006年已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现象。最后,提出了适当增加知识创新投入比例、提高技术交易的实现效率、增加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比例等提高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通过对湖北科技创新平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给出了促进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行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实证对象,提出了其自主创新工程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2004—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当地政府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然而,各地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区域实现的大国雁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生的自主创新需求与金融危机冲击历史性地复合在一起,摆脱危机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是重塑地区自主创新模式。从分析自主创新演化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创造性毁灭理论与雁阵范式的预设前提,立足差异性经济体系的国情,给出一个自主创新区域实现的分析框架。以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产业升级为契机,合市场和政府之力构筑基于比较优势的自主创新分工体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研究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对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了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对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建立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和东北部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最高,中部居中,东部最低;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较高;大部分高新区属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出板块,珠三角高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自主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典型的凝聚子群特征;各高新区在不同网络层次中扮演不同中间人角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创新完善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体系,是未来中国超越追赶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批判性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原创性创新范式发展历程、演变特征与趋势,发现从早期的自主创新,到如今全面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和有意义的创新,中国特色创新理论经历了从单一范式到多元范式并存,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局部走向全面、从战术走向战略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创新学者扎根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过程。讨论中国创新学派形成与发展趋势,指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体系的方向,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关于我国自主创新的研究,其着眼点在于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以及引导创新政策的走向,缺乏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自主创新思想展开思考与探索。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勇于实践创新和善于思考总结的著名工程技术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创新实践是我国自主创新思想的历史承载。在历史视角下对我国自主创新思想进行研究,注重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技术科学家的创新历程与创新思想的梳理,可以使我国自主创新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也可以丰富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深入了解中国创新能力现状,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2013-2017年数据,分析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历程,并将中国与创新领先型国家、其它金砖国家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明确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研究发现,伴随中国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其对全球创新格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制度环境、创意产出、市场成熟度,进而提出消除创新障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发优势理论在忽略本国各地区差异的前提下经常被运用于先起国与后起国之间的讨论,但后起国区域间差距的不断扩大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在引入区域型后发优势和劣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理论化模型把后发优势理论运用于区域经济领域来分析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封闭的条件下,通过区域后发优势的发挥可以促进后起国落后地区的长期发展.但在开放的条件下,区域型后发优势的发挥会受到制度和市场的双重抑制,因此只有在后起国的发达区域彻底追赶上先发国之后,不发达区域才能获得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并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实证考察印证该理论.  相似文献   

19.
共享经济环境下区域性创新网络的形成,推动了网络中不同企业节点的协同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依据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搜索和产权交互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企业间竞合理念,从创新网络中企业节点间互动机制视角出发,探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实际吸收能力、知识产权风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实际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显著作用,并且部分中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另外,知识产权风险能够正向显著调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实际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创新网络企业间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和实际吸收能力,并在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由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构成。分析了技术能力与网络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螺旋式提升过程,并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双螺旋耦合结构模型,从而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