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美国经济也由此渐入衰退边缘。愈演愈烈的次债危机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众矢之的,它所惯用的杠杆收购与高负债融资经营模式.更被看作是导致信贷市场失衡、垃圾债券风险溢价缩小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一笔小账     
《中国外汇管理》2009,(2):52-52
本本期《危机还是机遇》一文中,科林·朗伯先生已提到了中信泰富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额亏损一事。而这个被誉为“魔鬼”条款的杠杆式外汇合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合约呢?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是金融杠杆的过犹不及。本文在金融杠杆概 念及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部门杠杆率进行了多角度的测算,并分析金融过度杠 杆化的形成机制,梳理当前已采取的金融去杠杆措施,总结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下一步管控金 融杠杆、稳住宏观杠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低迷的资本市场导致家庭财产大幅缩水依然让人们心有佘悸。中国日渐崛起和逐渐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多数是个人财富的创造者,拥有财富的时间不长,为避免财富受到意外变故的影响,最需要将风险转移出去。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因其财务杠杆的独特优势,成为时下备受关注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5.
储蓄-投资缺口收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常账户规模显著缩小的原因之一。基于危机后中国企业杠杆率显著攀升与公司储蓄阶段式下降的事实,本文认为,此轮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缩减可能与非金融企业加杠杆驱动公司储蓄下降有关。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揭示非金融企业加杠杆通过降低公司储蓄进而驱动外部盈余减少的作用机制后,本文运用CSMAR数据库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企业加杠杆驱动公司储蓄下降这一中间机制的存在,揭示了经常账户调整背后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储蓄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不同杠杆率指标对储蓄率下降的驱动效果存在差异,相对总量负债,流动负债增加对企业储蓄下降刺激更大;企业所有制类型、所属行业、地区差异也关乎企业加杠杆驱动储蓄率下降的作用效果。总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常账户加速调整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6.
预计这次危机以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将导致实行了半个世纪的高福利政策的瓦解。因为危机以后他们势必要去杠杆化,大大减低超前消费的能力,增加储蓄率。为了保持就业,发达国家会限制服务业的外包,这次危机仍将极大限制中国和东亚过去成功的出口导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去杠杆要求在精准识别企业杠杆率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去杠杆、稳杠杆和加杠杆,而数字金融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政府和金融机构准确识别企业杠杆率和经营状况,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可行思路。本文根据修正MM理论和权衡理论,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1-2018年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具有加杠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优质企业具有加杠杆效应,对普通企业具有稳杠杆效应,而对劣质企业具有去杠杆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强化数字金融监管,稳步推动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企业应提高发展质量,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白泽 《中国外汇》2014,(23):14-17
短期内,美国杠杆贷款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不大;但进入加息周期后,其将面临严峻考验,不排除由此引发系绕性危机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社会再次进入了汇率制度混乱和货币市场动荡不安的时代,货币危机多次爆发,学者们围绕货币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但这些理论对当前因国际资本流动逆转所引起的货币危机缺乏解释力。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杠杆系数都应有一个合理范围。若超此范围,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可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旦外资大规模撤离,就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10.
陆磊  刘学 《金融研究》2020,479(5):1-20
我国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稳增长”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企业部门杠杆水平快速上升,但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并没有随企业部门杠杆的上升而显著增加。为了解释企业部门违约与杠杆的周期特征,本文在金融加速器模型(Bernanke et al.,1999)基础上,引入政府对企业部门的违约救助机制,建立DSGE模型进行讨论。进一步地,本文还通过一个不合意的去杠杆政策试验表明,忽略资产价格稳定(或者说金融稳定)前提下的去杠杆政策,反而会使企业部门的杠杆和违约率同时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最后,引入一个盯住预期资产价格的动态救助规则能够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美杠杆并购方式存在根本差别 如果从投资的视角回顾2016年,杠杆并购可当之无愧地成为首选关键词.其间在清理杠杆的时候出现了"门口的野蛮人"这个词语,使我们想到2008年或20世纪80年代时,美国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轰轰烈烈的杠杆并购案例,才会在书籍中出现把杠杆并购称为"门口的野蛮人".其实中国的杠杆并购可以探寻中国式的路径、渠道、效应,以及借鉴美国杠杆并购的一系列模式、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年前,我们注意到了A股市场快速发展的杠杆化进程,而目前券商融资业务余额已达到6300亿左右,比当时又增长了一倍有余,A股加杠杆势头可谓迅猛。今天我们关心的问题是,A股这种快速加杠杆的趋势还能够持续多久?A股杠杆化的空间还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压力是库存过大,主要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同时还要避免房价出现大跌,因为房价大跌基本等同于金融危机.在PPI连续近4年为负的情况下,最迫切的不应是供给侧,而是需求侧,因为前者是长期要做的慢活,后者是为了避免风险发生的急事.而要刺激需求,不能让农民工加杠杆来增加需求,而是应扩大政府支出用于民生,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即政府加杠杆,让政府出钱买房作为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业经历了快速加杠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结构性高杠杆特点较为突出,表外资产相较于表内资产杠杆率更高,中小型商业银行较之大型商业银行杠杆率更高,这也决定了其将成为去杠杆的重点。始于2016年的去杠杆降低了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速,中小型商业银行因去杠杆更明显而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降低,银行业资产结构也呈现金融同业资产占比减少等变化。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会降低至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变化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银行业资产结构中金融同业资产占比将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15.
从次贷危机到诸多金融机构倒闭,再到格林斯潘所说的百年一遇的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那么,究竟它是如何演变的?金融杠杆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国内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大多数人对金融杠杆并不陌生。例如,你只要交纳首付款并每月按时还贷,就能拥有价值几十,上百万的房子,这就是金融杠杆的效应。金融杠杆可以把你带上天堂,也可以把你送进地狱,关键看如何认识它,使用它。或者说,要撬动财富的话,金融杠杆的支点应放在何处?  相似文献   

16.
财务杠杆,直接关系到企业收益与风险、成长性与风险的问题,使用得当可以让企业快速健康的成长,使用不当会导致企业快速倒闭。对于高杠杆、低收益,随时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正常的、与行业中其他企业相同的情况导致的;有的是非正常的、与行业中其他企业不相同的、由于控股股东舞弊导致的,本文将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解析控股股东的舞弊行为导致的高杠杆、低收益、甚至是巨额亏损的、随时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作为负债经营的组织,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加杠杆问题,然而,如果为了片面追逐收益而盲目加杠杆,导致杠杆过高,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近年我国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还必须发挥政策调控、金融监管、法人机构的合力,使杠杆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提高受到各界的关注。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杠杆率的结构性特点突出。本文在对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进行纵向、横向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居民加杠杆买房是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主要因素。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家庭部门的偿债压力,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充分发挥消费对去杠杆的积极作用,统筹做好家庭部门和其他部门去杠杆,解决相关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无论对企业、行业还是消费,危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些企业正是因为危机的发生而加速了衰败和死亡。于是,危机、危机管理、危机公关等词语也成为2004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使用率极高、颇为引人瞩目的关键词之一。与之相对应,涉及食品安全的诚信考问毫无疑问地成为这些企业危机中最令人关注的舆论热潮。  相似文献   

20.
高弘 《上海金融》2013,(4):10-15,116
2007年以来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两大基础: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欧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证券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加杠杆;二是19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私人部门的负债水平迅速攀升.这两大变化是欧债危机的重要背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触发点,欧洲银行业爆发了流动性危机,私人部门随之发生了长周期的债务通缩.为了对抗通缩螺旋,政府通过救赎银行承担起了债务,进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因此,私人部门的债务通缩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决定了危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