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 1.依靠科学技术,实行科学造林,各级政府、各级领导都要重视科技,真正加大科技投入。 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科学技术,强化培训林农科技队伍,尽快提高农村广大干群的科技水平,使他们熟练运用科学技术在造林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把科研成果和先进生产经验及时运用到造林实践中,使林业生产不停留于陈旧的传统技术,而是从较高的水平上起步,从而逐步实现林业的现代化,保证最大限度持续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林业生产由取材向生态保护的转变,造林已成为林业生产的重点工作。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大部分林区采取了雨季造林。为确保雨季造林工作落至U实处,在实施造林前制定严格的整地标准,对“鱼鳞坑”造林严格按标准精细整地,在重点区域、显眼部位采用大苗栽植,栽植过程严格遵循“三不栽”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天睛高温干燥不栽”等技术措施,为提高造林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的实施是推进我省工程造林的一次革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级退耕还林规划和计划是工程建设的指导陛文件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乡镇作业设计对于工程施工的直接指导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名吉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是吉林省科技厅直属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注重开放办所,坚持为科研生产服务的方向,依托科技信息搜集、加工与服务职能,为各级政府提供情报调研、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动态追踪报道服务。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要工作是科技咨询、科技宣传、成果转化服务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总结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双城市在认真总结以往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对三北四期工程造林和GO10国道哈双高速公路重点工程绿化进行新的造林技术和造林模式的探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逐渐提高造林成活率既降低造林成本,又确保了造林质量,获得了90%以上的成活率。其具体做法是:早准备、严把关,地膜覆盖是关键、造后补课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一、提高造林质量要坚持的技术原则 1科学规划。即规划的依据可靠,布局合理,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使造林、营林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使造林工程达到高质量、高效益。规划要按二个层次进行:一是较大面积的群众造林和国有林场造林以及重点造林工程,应按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二是造林之前的作业设计。这两项规划设计,要做到文字、图、表齐全,两者互为依据、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这是完成造林任务的依据和检查造林质量的主要文件资料,必须按国家林业局制定的《造林调查规划设计规程》的要求,按程序坚持做到。  相似文献   

7.
提高科技素质是时代发展对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经济奇迹。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直接,未来世界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科技素质,才能保证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和确保造林成活率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林业工作者及造林业户的热切关注。特别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防沙治沙、春季造林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江西省要在中部地区崛起,提高高校科技成果对经济的贡献,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江西省高校科技的投入产出和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的情况,对提高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造林中存在的问题1.造林设计不合理。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更好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造林前必须进行造林设计。但在实际造林中,由于基层林业站技术力量有限,以及认识不足,很难进行全面的造林规划设计.除了退耕还林和项目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外,其它地块,尤其是自留山造林基本上都未进行造林设计。即使做了造林设计,也基本上是基层林业站凭印象坐在屋子里“造”的,很少进行实地调查。因此,这些设计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也不能正确的指导造林施工,还为林业生产埋下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2.
所谓适地适树,是树木的生态特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地”和“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当复杂的。造林时,只有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实现林木速生丰产优质,同时,充分发挥人工林的多种效益。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列为首要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科技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技评价机制,正确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起草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荒山人工造林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三门县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荒山人工造林的形式已逐步实行了股份合作和工程承包造林,效果显著,为林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苗木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活后的初期生长状况,生产上常常出现因管理不善,苗木活力下降的情况,这其中有苗木活力测定方面的原因,有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苗木活力保持方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苗木起苗时间和方法、分级统计、检验检疫、包装和贮藏以及栽植前的保护等措施的论述,其各项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造林苗木的活力,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90年代初期,古巴政府对国立科研机构的管理制度开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立了古巴科学技术环境部(它的前身是古巴科学院),它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引进科学技术活动的新的组织形式。一方面要使某些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要使技术创新提高水平,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新产品,使之直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古巴国务委员会是古巴科技发展战略的最高决策机构。科学技术环境部是全国科学与技术的最高管理机构。它的职责是领导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国家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7.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由局部、自发阶段进入到全面、有组织进行阶段。20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和部署,为实现“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加强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建设现代林业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掘林业的巨大潜力,不断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林业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科技重要作用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高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科研开发和应用服务水平,为现代林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造林中的整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地是造林的第一道工序,是造林前对造林地土壤翻垦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整地首先使土壤变得疏楹,一方面有利于苗木根系的伸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其次,由于整地过程中对造林地的局部地段进行了翻垦,从而改变了造林地的水热状况。第三,由于整地切断了土壤毛细管,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第四,在山地条件下合理的整地措施本身就是一项水土保持措施,可拦蓄地表径流、减缓流速,减免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总结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为确保造林质量,获得了90%以上的成活率,其具体做法是:早准备、严把关,地膜覆盖是关键、造后补课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